汽车检测与技术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李加祥 刘芳 黄云战 杨航 张顺宗 黄加福 胡鸾
[导读] 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广,在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下,有效推广。
        李加祥  刘芳  黄云战  杨航  张顺宗  黄加福  胡鸾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安宁  650300  
        摘要
        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广,在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下,有效推广。现代学徒制于2014年提出,意义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学校作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战场,为丰富专业的教学内容,实施完整的教学内容,为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做积极准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作为职业高等院校的实施专业,在教学中,应符合专业教学的标准,内容,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合作模式,在提高企业参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制度标准的设立。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全面推广、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现代学徒制工作始于2014年,以试点工作的形式推进,经过多年的探索,至今已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对于现代学徒制专业的研究,有利于推进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校企合作单位的遴选、制定招生招工一体化形式,提高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认同感等,同时也为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可量化的实施方案。
        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而言,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存在与行业未接轨,与岗位实际工作内容脱节等问题,虽各自有丰富的校企合作单位,但合作的深度还停留在单纯的校企用人上,其相对性及合作的有效性并为完全体现。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完整的实心设备、实训标准等。这些都得依托于企业的提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开展,为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作足够的经验准备,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为:基于已有的试点工作条件,精准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本质,遴选优质的合作企业,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制定健全的现代学徒制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健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机制;完善招工招生一体化方案,明确企业、学校、学生间的关系。
        现代学徒制工作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制定、校企合作单位的遴选、制度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过程实施:
        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时,主要的工作形式为:企业积极参与,项目驻校,校企合力建设一流实训室,合作企业派出项目组长期驻校,参与到招生、教学和就业的每个环节,与学校实现双主体育人,高度融合。双方共同制定招生计划,一起完成招生宣传;双方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专业-实习就业保障协议》,企业负责实习就业资源拓展,学校对合作生产企业把关,共同安置学生就业。在试点工作中,我们以行业引领实现技术牵引,让行业和企业成为重要设备资源的投入方和教学资源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主动参与方和培养成果的分享者,用行业需求催生并推进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模式。
        其次,核心师资校企互聘,互补所长,合力共组教学团队。在教学管理上,现代学徒制专业打破了高校师资队伍的传统组织管理模式和学科专业界限,对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互补所长,以跨专业、跨地区、跨单位的方式组建教学团队并各有分工:在校培养期间,学校的专业的优秀教师重点教授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驻校师傅重点完成专业核心课和实训课。现代学徒制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在核心专业技能上重点教授其岗位对接、产线编程、现场操作、组装等。同时,在学生(学徒)的整个培养过程中,企业团队指导、培养学校的专业教师,深入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教师的技术创新、教学和服务能力。
        同时校企共同开拓省外就业资源,多方培养。在增强学生(学徒)与未来所从事岗位匹配度这一方面,计划在第四个学期由更多的用工企业加入对学徒的岗前培养。

多方共同培养的模式是作为民办院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摸索的结果:针对一个核心专业,由职业学院、投资有限公司和多家用工企业共同承担学生(学徒)的培养,建成的技术实训中心,由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学生前期在学校完成基础实训,中后期由用工企业强化实训,最后进入用工企业实习,学校教师主要承担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邦辰的企业师傅长期驻校完成实践教学,用工企业的师傅强化实训,通过教学、实训和就业紧密结合的模式,共同打造本土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创新服务平台。这种具有民办院校特色的合作方式较为灵活,也可以将各块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进而借助企业力量,促进校内骨干教师理实一体化的培养。学校和企业联合派出学校骨干教师前往企业参加培训班的学习,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校企导师互通有无,一起展开教学研究,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形成了良性的发展趋势。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离不开校企联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科学规划学徒道路从人才培养方案到专业建设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都需要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研制的,在广泛进行企业供需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岗位标准,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对学徒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构建了由职业基本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学徒岗位能力、专业拓展等课程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制造业跟维修行业用人需求在额定的条件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现代学徒制实施必须完成以下几个工作,才能完整实施:
        1、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制定与现代学徒制适应的“合作办学协议”。
        2、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基于校企双方的合作办学协议,按照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制度要求,依据双向选择原则,制定实习就业保障协议。
        3、逐步制定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相关要求健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建设。
        4、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队伍。校企双方实施师资互聘,按照学校和企业的制度规范管理,给予一定报酬。
        5、建立完善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制定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6、设备投资。依据专项资金数目及合作企业投入设备情况,建立与维修岗位、销售岗位对应的实训工位,并投入相应的实训设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施,在教学与人才培养上,对民办高职院校,均有推动作用,丰富了专业建设,企业遴选等工作,意义明确,均:
        1.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学徒可以较快提高对企业的认知,学徒实习内容即是企业当下岗位生产任务,使学徒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容易融会贯通。
        2.重建学习载体即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教学计划将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徒项目课程”组成,更好地体现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得深度融合。
        3、“工”与“学”的交替,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教学空间将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参与主体多元化,使工学衔接更合理。
        4、学徒“就地就业”提前培养对企业的感情,在加上企业长期工作意愿,有较强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责任感。企业也会给予他们较高劳动报酬,达到学校、家长、企业共同满意的效果。
[1]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赵鹏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2期
[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胡秀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张启富;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03期
[4]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徐国庆;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01期
[5]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陈秀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01期
[6]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张阳,王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33期
[7]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分析和制度分析;杜广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30期
[8]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杨红荃,苏维;职教论坛;2016年1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