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211700
摘要: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文简称《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促使学生向着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能力的主要教学目标,新时期开展生物学科教学,不但要将生命观念的真谛传授给学生,也要将其科学思维培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在兼具科学探究精神的同时,也用于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
引言
科学思维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创造性思维等方法。生命观念的构建需要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思维过程和方法,科学探宄与科学思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社会责任的形成也离不开科学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对落实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生物学课程涉及大量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科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问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概述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具体包含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予以培养是教学中的基本目标,实验教学具有的特点、优势使其可以成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十分有效的载体。实验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意义十分显著,其不仅可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方向性与目的性,同时也可以较好驱动实验教学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后,其对生物知识能够形成更为深刻的了解,这对于其后续的知识学习与应用也具有很大帮助。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教师“教”,还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动态的实验教学过程都将成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断培养和提升的过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里,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紧迫感会不断提升,教师自然要对实验教学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等进行更多思考。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2.1注重生物模型建构
生物教学过程中,模型建构是解释生物客观事实的重要基础,在模型建构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生物规则,并且加深对生物规律的理解。为此,可以将生物模型的建构作为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有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的教学内容,该课程中主要了解细胞的膜结构情况,此时就可以构建关于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并且为学生展示细胞结构以及细胞的组成情况,学生从细胞的模型上了解细胞的化学组成,其能够更加形象且立体地在脑海中建构细胞相关知识印象。具体来讲,先按照科学家在生物细胞膜结构方面的探究历程展开学习,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且要求小组成员利用橡皮泥磷脂分子来进行细胞模型制作,此时学生会先掌握模型的亲水端和输水端。之后,教师则按照演绎法的教学理论,引导学生对磷脂分子的两层分子排列情况进行研究,了解细胞的结构情况。模型建构完成以后,学生能够对细胞结构的输水端和亲水端加深了解,并且掌握细胞当中输水端的长碳氢链结构。
最后,教师对模型结果展开分析,并采用教学演示的方式概括性描述本次细胞结构的建模结果,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真核细胞结构知识。
2.2采用分组提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以往教师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会根据相应的知识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回答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能通过翻阅课本或者回忆知识点的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降低了提问教学的质量。为了让学生在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中拓展解决问题的思维,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意识。当教师将问题拟定好之后,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生物学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基础优秀和基础一般两种类型,然后把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均匀组织到不同的小组中,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基础优秀和基础一般的学生。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强帮弱的方式合作解决教师分配的问题,从整体上培养科学思维。因为高中生的生物学基础有限,他们在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习重点偏移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走到不同小组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当学生将问题解决完毕时,教师可以让不同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课堂上一边实验,一边给其他同学讲解相应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分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发言结束时,结合教学知识点给学生进行系统讲解,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印象,有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3结合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验任务的创设,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将这一做法作为学生科学素养不断培养和提升的动态过程。例如,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这一实验中,教师可以创设“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随着琼脂块的增加而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等实验任务的创设,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结合相应实验器具进行实验操作,并在实验操作中进行数据的记录与任务的解答。在不同小组进行对应的实验探究时,教师应当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进行具体观察,提供一些实验操作层面,以及任务解答层面的指导。创设难度适中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探究,结合反馈结果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与帮助后,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常态化的创设相应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养成实验中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后,实验教学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也会变得更为简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秉承核心素养的教学,将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利用组织多样化的授课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生物知识学习情景当中。老师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防止单一的看重学习成绩,通过老师科学的引导,培养起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生物本质的活动当中,其最终能够形成科学思维能力,并将自身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王福文.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02):65-66.
[2]陈敏.探讨高中生物新教材培养科学思维的素材[J].教学考试,2021(06):27-29.
[3]马山英.基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0(3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