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嫦
肇庆市广宁卫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肇庆市 526300
摘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急需要大量的中医康复保健人才,应从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角度提出改革策略。
关键词:医养结合 中医康复保健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例已达到18.70%(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例已达到13.50%(1.9亿人)[1]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它已成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的要求,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近年来,虽然我国有部分中职卫生学校开办康复相关专业,培养相应的康复人才,但在医养结合养老体系下,仍存在康复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对培养高质量的中医康复保健人才模式的改革提出新策略。
1修订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包括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是制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需求、教学进程的依据[2]。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沟通交流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具备中医康复知识理论和中医康复、推拿针灸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中医康复及推拿保健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康复保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我校目前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缺乏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使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养老产业的需求。因此,课题组经过调研和论证,在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重修订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伤精神,熟练掌握中医康复理论知识和中医康复核心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中医康复及推拿保健等工作,以及能与养老行业服务相结合,改善因老、因病致残或生活功能减退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康复保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开设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学制是三年,课程体系设计偏重于临床康复、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课程比较多,真正的养老服务课程很少,几乎没有这些课程,与社会需要的医养结合要求的课程设置相差甚远[3],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更好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研和论证,重新进行构建课程体系,增加老年医学和老年康复学相关课程,另外选修课增加开设了老年心理学等。删减了西医临床相关课时,如临床医学概要原来108学时改为72学时,药理学72学时改为36学时,方剂学54学习改为34学时,详见表1。而原来中医学、中医养生、中国传统康复学、中医伤科学、中医临床学等这些中医康复保健课程和学时都不变,以突出本专业培养以中医康复保健为特色的专业人才。
表1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课程汇总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教育领域里,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对教学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培育,向他们提供行业实践或培训的机会,确保专业教师与行业发展不脱节,更好地服务教学。一是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派出专业师参加各级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康复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健全专业教师每年到行业顶岗实践机制,如专业教师去养老机构进行顶岗实践,学习新的中医康复技能和理论,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三是积极引进人才,聘请临床、养老机构等行业的专家来学校兼职上课,培养专业教师、一线康复师、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 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要真正实现产业链与目标链的有效对接,为社会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专业人才[4]。因此我校积极拓展在养老服务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教学实习基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从而促进推动产业链、目标链形成有机衔接。邀请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走进课堂,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给学生介绍行业企业对康复和养老服务的岗位要求以及康复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宣传国家“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以及相关政策。同时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服务组织见习,让学生了解养老服务组织文化、行业标准、掌握康复相关的岗位技能、提高与患者人际沟通能力,从而毕业后能尽早的进入职业角色。
5结语
职业学校要培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的康复人才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订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改革策略,使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老龄化做贡献,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2021-05-11
[2]方琼.融合康复产业的高职专科健康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2):136-138
[3]欧阳林静,黄峰,刁伟霞.康复治疗学(养老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1):96-98
[4]李晖,马丽华.中职卫校健康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0):121-122
本文是广东省职业教育技术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产出的文章,课题编号:201907Y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