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莉
厦门市安兜小学 361000
摘要:统编版教材儿童诗歌占比较大,其对于培养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很大作用。因此,本文先从诗歌涵义和特点出发,并阐述了儿童诗歌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最后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力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儿童诗歌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观察;想象;创作力;儿童诗歌;教学模式
伴随教育教学的持续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教改持续推进,教育部在2019年提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采用统编版,这一版本的教材比较关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关注传承中华民族优化传统文化。小学作为学生累积诗歌文化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该版本教材中儿童诗歌内容有所增加,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儿童诗歌涵义及其特点
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中国出现了很多的诗歌体裁,构成了非常独特的诗歌文化,儿童诗歌就是其中之一。儿童诗歌创作主要对象是学龄阶段的学生,其特点如下所述:1.主题含有孩童趣味性。在诗歌里面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孩童的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对诗歌有所共鸣。2.语言生动且活泼。儿童诗歌关键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小学生还处在发育阶段,语言艰涩的作品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反而会增加障碍,儿童诗歌语言生动且活泼,能够激发学习欲望。3.审美。儿童诗歌教学是美育的构成部分,编制的诗歌牵涉的主题多半含有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道德与美德素养,所以教学阶段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
二、儿童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
儿童诗歌教学通常有如下几个部分,即朗读、赏析以及创作。这些环节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是了解儿童诗歌的前提条件;赏析是为了欣赏诗歌,进而在平时生活中激发灵感,提高诗情画意之感;创作是教学诗歌中的难点部分,需要学会模仿和自行创作诗歌。通过观察,事实上多数学生均喜欢儿童诗歌,不过真正学习写诗实在不容易,因此,读诗和写诗相融是儿童诗歌教学的重要部分和难点部分。
(一)朗读
所谓朗读就是将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所以指导朗读尤为重要。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朗读方式并非单一化的,其内容牵涉范围较广。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朗读,目的均在于提高小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赏析
而诗歌赏析就是指欣赏与分析,除了对文本内容与形象的感知外,还有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兴趣爱好,通过想象在大脑中再创造。所以,每个人对作品的赏析,均会出现不一样的感悟,并且不一样的年龄段与经历,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三)创作
创作必须要有灵感,灵感通常源于生活,如此必须要拥有发现美的双眼,找到生活中的诗意。而只是拥有灵感与诗意远远不够,优秀的诗歌需要具备生动的形象与丰富的内涵,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出想象力和观察力,采集素材,丰满作品。当具备了这些,诗歌创作才可以一气呵成,不过更多的是需要不断推敲,详细斟酌,等到作品写好以后,经同伴与教师阅读以后,虚心听取他们所提出来的意见或者建议,逐渐改善,直至其变成一个好的作品。
三、基于观察、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的统编版教材儿童诗歌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类感知之一,是思想的基础。
诗歌创作需要观察,儿童诗歌作者不管是记人还是叙事,抒情写景还是状物,均是经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得来的,只有通过观察才可以以精准的语言将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就要紧抓诗歌关键词,细细品味。比如,教学《在天晴了的时候》,诗句中的新绿小草、胆怯的小白菊抬起它们的头、抖去水珠的凤蝶儿,这些描写十分恰当,充分展现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象,一切都是美好的景物。而倘若作者不经过仔细观察,根本不可能准确表达出此情此景。故而,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重要的事情。当语文教师经过对诗歌的讲解,并且勾勒出简图,将诗歌描绘情境呈现出来。基于此,引导小学生仔细揣摩,充分体会观察,领悟诗词中描写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如此能够提高学生观察力与理解力。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即观察身边的事物,写一首小诗,比如观察小蚂蚁、路边的花朵、蝴蝶、小鸟等,这样可以为学生观察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诗歌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现实场景。儿童世界是缤纷多彩的、跳跃的。儿童诗是以声音与感觉、形象与颜色的方式反映儿童世界。以线条与颜色描绘形象,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引导小学生以想象还原生活画面,经过语言文字,感知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比如,在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其中“溪边”诗句中描写“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教师向学生提问:在眼前出现了何种画面?学生回答出现了绿色的垂柳,山溪以及人影。然后教师让学生想象孩子们在溪边垂钓的各种画面,继而促使学生去感知童年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三)培养学生创作力
儿童诗歌比较简短,语言浅显易懂,创作者对诗歌情节与意境不进行具体描述,留了很多艺术空白。如此必须要从各个角度激发小学生情感与创作力,从而准确弥补空白之处。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模仿写作或者续写。比如,在教学《四季》这一诗歌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四季景物特征,积极引导小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创作诗歌。
首先,填充诗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完一段诗句以后,需要展示相关图片,比如,春日梨花、夏日荷花、秋日海棠、冬日腊梅,积极引导班级学生填充诗句:梨花( ),他对( )说:“我是春天。” 荷花( ),他对( )说:“我是夏天。”海棠( ),他对( )说:“我是秋天。” 雪花( ),他对( )说:“我是冬天。”当学生熟读诗歌以后,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引导其在对比中获得灵感,紧抓叠词韵律,仿写出诗歌。比如:梨花簇簇,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荷花美美,他对蜻蜓说“我是夏天。”海棠红红,他对露珠说:“我是秋天。”雪花白白,他对小鸟说:“我是冬天。”
其次,进行创作。儿童诗歌是美好且奇妙的,所有学生均可以在诗歌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通过组织学生练习,在扩写、仿写的基础上,需要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根据该句式,创作出新的诗歌。比如,花儿红红,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烈日炎炎,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落叶黄黄,他对秋虫说:“我是秋天。”松柏挺立,他对雪花说:“我是冬天。”
结束语:
儿童诗歌学习能够让传统优秀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基于观察力、创作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部编教材儿童诗歌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小学生对儿童诗学习的欲望,为学生提供诗歌朗读的机会,加强学生的情感领悟。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知识,增加诗词的积累。
参考文献:
[1]任萍.儿童诗歌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20(21):5-6.
[2]冉林玉.新时期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策略研究[J].作家天地,2020(03):76-77.
[3]黄丽.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分析[J].科普童话,2019(10):129.
[4]李颖.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研究与探索[J].科普童话,2016(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