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视频资源,提高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品质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姚金满
[导读] 在科技日升月异、高速发展、文化丰富多元的今天,学生获取注释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姚金满
        东莞市企石教育管理中心,广东 东莞523000
        摘要:在科技日升月异、高速发展、文化丰富多元的今天,学生获取注释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分析视频资源介入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可行性,论述视频资源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通过抓住《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关键点,巧妙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视频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学品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用书里,每一课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相关的知识、理论、有视频、读本、儿歌、游戏、小故事、绘本等等。本文分析视频资源介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视频资源的恰当使用,势必会增强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巧用这些视频资源,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品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就如何借助视频资源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笔者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视频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教育部办公厅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品教材全改成《道德与法治》。名称的修改,也可以在看到在教学内容和主题的变化等方面所做的调整,融入了“法制”这现今社会的趋势话题。可见,《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对刚刚走出的幼儿园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小学生活是充满了陌生感、限制感以及枯燥感,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科,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对学生进行规范,因此教师必须保证《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论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视频资源作为打开《道德与法治》大门的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教学活动。视频资源的恰当使用,势必会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视频资源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品质中的有效运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点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兴趣是学生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对刚刚走出幼儿园的小孩子开展教学时,可以在第一堂《道德与法治》将视频的形式运用到课堂之中。如在进行第一课《开开心心上学去》时,就可以采取视频导入的方式开始教学,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但是需要注意动画片必须要是与上学相关的能够在短视频中放松心情,知道小学生要遵守上课的纪律,让孩子们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激发兴趣已经成了低年级教师教学的重要共识,在课前介入视频资源环节,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将图片活动起来,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蕴含的道理。除课程提供的基本资源之外,笔者经常给学生播放公益广告、微电影以及网上搜索到的各类小视频,激发兴趣。例如,我在网上搜索到挪威的一侧公益广告《小男孩的午餐盒》:视频中讲述一个小男孩由于家贫,中午带去学校的午餐盒都是空的。一到午餐时,小男孩偷偷地走出教室,喝大量的水充饥。他回到教室,打开午餐盒发现,里面不是空的,多了水果、面包和一些菜,这是画面出现一些同学的回头和午餐盒中的事物,画面定格,引发孩子们激烈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孩子在《道德与法治》中自主探究
        教师是通过设计的活动学生体验和获取知识,获得成长,懂得道理。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有特殊含义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中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笔者积极鼓励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发表自己的意见,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逐步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参与教师设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例如,一年级的第四课《在上学的路上》,我提前安排自主学习任务:1.收集反映交通安全的感人故事或者危险故事的视频;2.让学生自己在上下学时,仔细观察路上的一些同学的行为。然后,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将有关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孩子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虽然一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差,但只要我适时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一些对话补充。从这些亲身经历的感受和同学们展示的小视频中,学生们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反省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行为是否存在危险,同时认识到一些路边的安全标识牌。
        视频资源介入,让学生很快进入教学内内容中,学会自主探索、更易发现问题、积极参与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 瞄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关键点
        1.用在知识模糊点
        道德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界限分明,很多时候容易陷入“道德两难”的境地。因此,在教学的模糊点使用视频资源,引发学生批判反思,辨别对与错、是与非,辨别道德行为,辩证思考,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中,强调公共场所排队的重要性以及意义,那么在遵守排队规则与礼让别人之间该怎么办?这是本课中隐藏的道德知识点,也是学生道德认知的模糊点,在这里,介入视频资源,在各种公共场所中遵守排队规则和各种礼让特殊人群的行为。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返现问题,提出问题,先暴露道德认知的模糊点。然后再一次让学生仔细观看,发现人们是在什么时候才会礼让别人。这样既帮助学生认识到遵守排队规则的重要性,又让学生意识到并不是死板地遵守,对于特殊人群和特殊情况下的礼让,产生要帮助别人、体谅别人的意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由此,在思维的碰撞中,在多种意见的表达中,学生理解了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重新建构起自己的道德认识。
2用在感情深处
        《道德与法治》充满童趣,显得善意而又温暖。因此在教学用情深处的地方使用视频资源渲染一下,可以助推小学生学习情感升华。例如:一年级下册第7课,珍惜爱护我们人类的朋友(对人类有益的小动物);第10课中,家人对我的爱,导入视频资源,产生家人的爱无处不在的幸福感;又例如:二年级上册第3课和第4课中,都是讲述中国节日,使用视频资源,使情感上升到爱国情怀;又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水资源和纸张的使用,接人视频资源,珍惜水资源和纸张,不要浪费。
        综上所述,现在网络平台上的资源丰富,其中不乏具有教育示范意义、能激发情感、陶冶情操、增长见闻的视频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顺应社会的发展,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将传统的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相融合。应用视频资源介入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能因时因地因材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卢迎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师版2019(01):13-17.
[2]董彩霞,《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读有关“核心素养”理念心得体会[OL].对话认识工作室的博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