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技工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杨艳霞
[导读] 随着技工院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内诸多技工院校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视为重点建设项目。
        杨艳霞
        东营市技师学院  257001
        摘要:随着技工院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内诸多技工院校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视为重点建设项目。通过资源的建设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实现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为学校执行新课改、提升教学成效提供技术支持。文章以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立项课题信息化建设期间,要加强校园网、智能录播平台以及网络教室等的建设,从而全面助力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
        文章为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RSJY2020-Z020)研究成果
        关键词:技工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引言
        过去十余年,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从建设为主到应用驱动的顺利过渡,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有力助推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应用层次。
        1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各技工院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同
        由于全国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认识上的差异,全国各地技工院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一些技工院校因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学校经费较为充足,对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认识也较高,因此,各种信息化设备设施较为先进,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工作做得较好,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但大部分技工院校对信息化建设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可有可无,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方法,缺乏对信息化建设对教学管理作用的认识;同时,很多技工院校经费不足甚至严重不足,现有的经费仅仅能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营及人员开销,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致使信息化设备设施及人才储备不足。
        1.2各种教育信息化的教学、实训效果
        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自身的教学效果及特点,以及它们在教学和实训中所能产生具体效果。一是多媒体课件应用特点,呈现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多种媒体手段,超链接、非线性,能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二是校园网、网页、论坛、电子邮件、数据库,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强大的搜索引擎、跨时空同步和异步的远程交互性,这种教学手段保证了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其他学习方式的开展奠定了资源基础。三是模拟、仿真软件,虚拟方式模拟真实环境,此教学手段降低实训成本、并且也有效地提升了实训活动的整体安全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也变得非常方便。四是人工智能,比模拟仿真软件更接近真实环境,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达到呈现知识,帮助获得知识,模拟使用知识的效果。
        1.3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者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大多技工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也使用了一些信息化手段,但是根据目前实践结果来看,其中一部分教学管理者只是进行简单的使用,并没有使得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效能得到有效地发挥。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认识不上去,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手段可有可无,甚至对其存在很强的排斥心理。所以,要搞好技工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信息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更好融入到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熟悉业务流程,从而使得信息化手段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2教育信息化的技工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2.1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成立资源库建设指导委员会,团队成员中要有校领导、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以及软件开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对校内各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过程以及使用效果进行指导和审核。期间一定要竭力打造以专业和学科为单位的教学资源开发队伍,将专业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并诚邀软件公司技术工作者来校担任发展顾问一职,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数字化资源库项目进行论证、评估。
        2.2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以“混合教学”应用为驱动,拓展教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到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空间、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教与学环境。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课前线上存放资源、布置任务、创设情境,系统辅助加工,课中引导学习、解疑答惑、验收任务,课后在线交流、实时辅导;学生课前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实时获取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尝试完成项目任务,课中分组讨论、评价反馈、纠正错误、完成学习任务,课后线上总结反思、拓展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激发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线课程与混合教学“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成为学院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程教学新形态。
        2.3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其权威性阐述理论、回答问题、指导操作被称为“讲坛上的圣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之后,有效地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角色起了变化。此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清楚教学活动的变化,教学活动变化如下所述。一是教学观念,传统做法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新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二是教学方法,传统做法单向、单一,新做法交互式方法更为多元化。三是教学内容的编排,传统做法单学科、脱离情境的固定模块,新做法交叉学科、带情境的可延伸模块。四是学习方式,传统做法是集体(以班级为单位),新做法是个体、小组合作。五是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师是知识布施者,新做法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六是学生分组,传统做法尽可能匀质,新做法尽可能异质。七是对教学的评价,传统做法是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价,新做法是对基于绩效、面向过程的评价。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多渠道互动,不仅帮助学生从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从他人身上吸取知识,从而为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除此之外,学生也同样可以在学习中按照计算机网络上的教学活动系统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主构架,实现个性化学习,锻炼主动探究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同时还要承担相关活动的组织工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工作。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知识布施者”,但也不可以变成不负责任的“旁观者”,而应成为“帮助者、促进者”。
        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迫在眉睫。技工院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认清当前校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设人才队伍、完善教学设施、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体框架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必新,肖文君,刘万松.中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研究——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职业,2018(12).
        [2]刘敏敏.中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其应用策略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6).
        [3]寿祖平.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技工院校课改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5).
        [4]蒙焕念.基于应用驱动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