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香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弘毅学校 湖南 常德 415500
一、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本课题是我们学校申请的首项省级课题,因此,学校将这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亲自担任课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还特意聘请了县教研室专门从事课题研究的领导来我校具体指导、策划此项工作,由我校工作热情高、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强的黄泽民副校长具体主持工作,挑选了一批自愿积极乐观向上的优秀老师代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按教师们的个人爱好和工作能力进行具体分工,同时,学校也建立了相应的课题制度,人员的倾斜、经费的保障、成绩的奖惩等等,最大限度地保障此课题的顺利开展。
(二)因地制宜,努力搭建课题研究平台。
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从学校的工作实际出发,努力根据学校的校情,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践研究。
众所周知,弘毅学校(原澧县二完小)是一所百年老校,由于地处县城中心,加上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是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曾经都是首屈一指。但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硬件建设日趋陈旧,加上周边居住的都是老居民,或大部分是农村来的租住户,学校渐渐退变成县城中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60%以上,他们常年与父母分离,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特别是劳动、卫生习惯亟待扭转,与此同时,我们还与居委会、关工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课题研究发展搭建好校外平台,同时,还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微博和家长沟通,引导家长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的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三)不定期开展教师培训,营造教研氛围。
为了使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形成特色,我们领导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一方面,不失时机地派教师到外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同时,不定期开展网络培训,学习专家们的先进教育理念。每学期都要举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或通过微信群发放学习资料,针对学校提出的方案共同出谋划策;每学期至少召开一、二次家长会,并请关工委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家长和孩子们授课,指导家长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好相关论文,并及时开展论文评选活动,评选一批优秀家长,还要将活动中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流研讨,鼓励参加课题的老师依据相关的问题或实践经验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从而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老师们既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知识,又不断地在实践探索中提高自身的素质。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业务水平提高了,想出的办法也更多了。
二、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狠抓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由于领导、老师们的同心协力,目前课题工作已初步取得实效。无论是年初新冠肺炎肆掠,孩子们居家隔离,还是后来孩子们重返校园,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已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爱学习的良好风气也比以前浓厚多了。
(一)家校结合,激发劳动兴趣。
现代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正是培养爱劳动、讲卫生的关键时期。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课题研究者,积极主动和家长沟通,及早给孩子们灌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思想观念。告诫孩子们《朱子家训》的开篇,讲的便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引导学生们从小就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从自我服务开始,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其次多参加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勤快的生活态度。家人和孩子们一起劳动,还能加深感情,增进亲情;久而久之,延伸到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二)家校结合,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改变观念,做好孩子的榜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孩子一起成长。作为学校的老师,我们也要主动即时的和家长沟通。一个家庭要严慈并济,坚决不能宠溺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一定要杜绝;老师自己也要率先垂范,每天上完课,主动把讲台整理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弯腰拾起,同学们耳闻目染,好习惯也渐渐养成。
通过一年的教育实践,孩子们大多能整理自己的书包、床铺,收拾自己的房间。一有空就帮助家长们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体会父母的艰辛。走进校园,第一件事就是主动打扫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把自己的课桌收拾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已成为一种常态,主动弯腰拾起地上的垃圾,积极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倒、洗垃圾桶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好的劳动习惯养成了,学习也变得井井有条了,丢三落四的现象正逐渐消失。
(三)家校结合,提高孩子们的劳动能力。
孩子们刚刚做一件事,技能不如大人娴熟,做事不仅慢,而且做得也不够好。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做到耐心具体地指导,如对于洗碗这样的小事,学生干起来可能不屑一顾,但“看事容易做事难”。我们的家长们大多都给孩子们讲清步骤和标准,学校的卫生大扫除没搞干净,老师们也能亲自示范,讲清要求,并制定了督促、检查、评估的方案,一次又一次,通过“反复抓、抓反复”,良好的劳动能力水到渠成,同学们追求完美的意识也越来越高,每天走进校园,整洁、干净、一片祥和的环境让人身心愉悦。
三、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深深体会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其次,学校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争取专家的指导,能为老师们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吸引家长参与活动,更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建立好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及家长的劳动技能提升搭建平台。
四、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们的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劳动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家长引导孩子们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极大地优化了家庭环境,而老师们不断在自己的工作和实践中,使学生的劳动锻炼、身体锻炼、能力锻炼相互调节,培养了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品质。只有这样,孩子们将来才会有出息,才能更好地为小家、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但在工作实践中,有些具体环节还存在着不足。个别家长还是觉得孩子太小,舍不得让他们吃苦,老师和家长之间还有分歧。学校的有些劳动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老师们放不开手脚,无法深入开展。所以,今后还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更频繁、更系统地争取各位专家的指导,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深入细致地和家长沟通、合作,并联系实际开展更多的活动,迈开步子,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
(此文属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基础教育一般课题XJKX19B4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