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张慢 谭翔榕
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而大学生作为创业军的原始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有效促进科学成果的转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针对创新创业各项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们也纷纷加入了创新创业的行列,但是在此过程中却暴露出一些价值取向和道德理念的相关问题,从而对各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背景,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其对高校培育出新一代德才兼备的的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政元素
一、前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创业是实现国家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过程,而要实现创新创业健康发展需要创业者拥有道德品质及坚强、不怕困难的意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核心要义。课程思政不是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与思政理论的简单相加,而是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理论体系为载体,挖掘并拓展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循序渐进地教学渗透,从而实现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有机融合。所以,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教育始终,这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还能兼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由此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创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化的发展水平
思政教育体系化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思政教育能力的科学路径。与过去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模式相比,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的有机融合,更能体现文化价值的综合、法律知识等实践的价值,从跨学科的角度打破被专业和学科所分割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实现了思政教学实践的全面覆盖,将思政教育进一步嵌入高校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弥补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细节性问题,为未来阶段高校更好地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就业率
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门提出了“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口号,各个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创业就业课程,而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成果。高等院校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提升其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涉及多领域知识与实践技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有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思想保障,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可以使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对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观念模糊,重视度有待加强
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并未充分认识到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教育内容简单、片面,过于形式。教学主要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而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不能引领大学生有意识地塑造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而这些品德和素养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2、创业教育队伍能力不足,影响思政元素融入效果
师资配备既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也是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但目前来说,多数高校的专职创业教师队伍还相对薄弱和不稳定,教师自身理论素养不足以支撑整个教学工作。教学过程倾向于形式和片面化,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深度和维度,继而导致在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学生难以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实现自我提升。
3、创业教育体系尚不成熟,思政元素融入有所欠缺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体系机制尚不完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导致相关实践工作的形式化。虽然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但在思政教育方面仍比较欠缺,从而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与其个人道德修养失衡,由此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最终成效和整体进展,更不利于社会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具体措施
1、提高全员思政理想和信念,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方向
首先,各高校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树立全员立德树人思政的理念。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提升思政素养,了解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发挥合力育人的力量。其次,施教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国家兴盛和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充分发挥并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授课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使其拥有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将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相联,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从而推动国家健康、稳定地发展。
2、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程度是影响教学水平的关键,而教师的专业学识、思政文化素质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则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高校应将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教师队伍的整体规划建设中,探索和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职业化创业教师队伍,并通过一些相应的激励政策,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优势互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此培养适应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师人才,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打破各自为政的教学形式,使知识传导与价值引导在同频率中达到共鸣,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3、融合多元力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体系的完善
首先,高校应营造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良好校园氛围,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与意义,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典型。其次,基于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把握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构建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效衔接机制,以此充分发挥思政元素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最后,高校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途径与内容的多元化建设,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五、小结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思政切实有效地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分工协作联动机制。使其达到不断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在实现学生成功创业的同时,推动国家发展朝向发展战略目标快速迈进。为只有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使其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和丰富学识得到有效发挥,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六、参考文献
房燕.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与探索[J].昭通学院学报,2020,42(04):18-23.
艾宴清,王寅峰,黄国辉.“课程思政”促进大学生创业初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04):32-36.
冯奕.大学创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机制的探讨[J].人文之友,2020(22):159.
吴香宇,杨中云.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可行性及实施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3):35-37.
韩飞.“课程思政”融入创业启蒙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5):42-44+56.
张青,叶锋,易玉梅.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德育课程体系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324-325.
荀春华.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36):10-11.
牟腊春.“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J].经济师,2021(07):145+147.
马彩华,张明伟,赵晓红,魏荣,殷凤萍.关于大学生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J].科幻画报,2019(04):236-237.
効红娟.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意义[J].今日财富,2020(1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