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管理探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丁四成
[导读]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拉近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就业中适应岗位需求,也更符合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初衷。
        丁四成
        安徽宿州技师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拉近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就业中适应岗位需求,也更符合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初衷。基于此,本论文以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为例,首先分析了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管理实施的必要性,之后介绍了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管理的基本程序,最后阐述了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管理实施的保障。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管理;策略

        工学结合,又称为半工半读,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工作的两者融合,即“校企合作”,对企业与学校所各自拥有的资源和环境加以利用,使其各自所存在的优势得以发挥,共同对学生加以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能够实现学校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经验获取的结合,进而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和企业的岗位要求间做到无缝对接。工学结合一体化,即把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以及职业项目相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缩短学校和岗位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同样,计算机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运用,也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技工学校办学的目标是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但是因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晚,在设置课程方面还具有很多不足,造成毕业学生缺少足够的竞争力,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所以,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就显得尤为必要且重要。首先,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的结合,真正地意识到所学内容的现实价值,从而让学生因为对所学内容不知何用而感到厌学的问题得到解决,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其次,传统技工学校计算机课程对于理论知识以及框架过于重视,和工作实际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而工学结合一体化,则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后,运用项目任务完成的方式进行自由的发挥,并在其中进行大胆的尝试,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经验,进而在步入社会后,更快地适应岗位所需。
2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管理的基本程序
2.1确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一体化计算机教学的实施,首先就要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为此,首先经过市场调研,结合调研的结果了解企业所需,进而明确学的内容,以及课程的侧重点。其次,要结合确定的教学内容制定可执行的教学计划,并按照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课程任务进行设置,报教研室进行审核,待通过后方可执行。
2.2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明确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后,作为计算机教师来说,就要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对备课进行不断的完善。通常来说,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教学用具、设置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策划表进行合理编制以及开发多媒体资源、预设教学过程、做好学习任务评价表的编制等等。以计算机教学中PS图像处理这部分教学为例,教师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对课堂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好预设的准备,包括对于道具、实例以及工作页的应用等。教学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越是尽可能地全面和详细,就会让学生更为充分地对所学内容理解,从而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更好的教学效果。
2.3对教学任务进行布置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下,对教学任务的布置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思考能否对企业中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问题加以解决。比如,可以让学生针对摄影工作室或是婚纱摄影公司对图片的处理需求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的任务项目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图片处理、色彩校对、画面的和谐处理等很好地掌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透明度、对比度等工具,从而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成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2.4方案实施
        学生对任务达成的过程即方案的实施。在此过程中,应该重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当任务提出以后,教师不要对解决的方案急于进行讲解,而是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其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对问题解决的方案进行寻找,而后再将解决的方案上交给教师进行审核。教师再结合学生所提交的方案给出相应的建议。

同时,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任务执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既对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同时还要做好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相应指导,使各个小组都可以将学习任务顺利达成。
2.5评价与考核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管理中的评价和考核,不但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考虑,同时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计算机操作的实际能力进行考虑、对学生团结合作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等全面考虑。为此,在计算机工学一体化的评价当中,可以考虑多元化评价,小组间互评所占比例为30%,教师的总体评价为50%,企业结合学生任务达成的情况而做出的评价所占比例为20%,三方评价的结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
3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管理实施的保障
3.1对行业就业形势和数据进行充分收集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切忌不可按照想象对课程进行开发,否则则会取得相反的效果。所以,要确保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就要对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有关数据进行充分收集,同时和有关企业以及往届毕业生间做好深入沟通,从而对企业的真正需求以及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层面所存在的不足有效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设置。同时,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还应该对和其他行业结合的情况进行考虑,了解哪些行业与计算机相结合而对计算机技术人员较为需要,进而为客户层的设置提供参考。
3.2 结合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而传统计算机课程设置当中,更多地是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点不够突出,计算机老师也无法给学生提供就业方面较多的参考建议。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则能够使学生在一入校就对将来能够从事的岗位和职业很好的了解,利用工学相结合的形式,基于学生本身的技能优势与爱好,对未来的就业方式加以明确,进而明晰学习的目标,便于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有和计算机有关的行业都可以成为学生们未来的选择。因此,不但要对传统的网络公司、网站维护等加以考虑,还可以考虑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企业中单片机嵌入、硬件优化等岗位,从而为学生构建较为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基于市场调研以及学生未来可从事的行业和岗位,技工学校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设置具体可以从以下阶段进行设置:首先,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习阶段,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技能很好地掌握。其次,是引导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对就业的方向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最后即定向培养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采取工作模式对学生加以培养,尽管是进行课程教学,但所有的都要基于工作标准要求,不但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重视对其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可以通过工学一体化课程具备社会工作的必备要素和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地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3 结合市场需求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建构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尤其是计算机行业相关技术更是发展的格外的迅速,而技工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标准则在更新速度方面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所以,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应该对原有的课程标准进行调整和优化,结合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开发。打破原有教学思维,不论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对训练课程的拓展方面,都应该基于实际工作所学的能力作为标准,对专业技能进行考察。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技工学校来说,要真正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调研,制定出与企业需求相符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工作任务的达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做到融会贯通,进而真正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李丹惠.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2):213-214.
[2]邵静.高职计算机专业 “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的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5):132-133.
[3]陈宇先. 基于行动导向的 《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4):46-47.
[4]孙恒亮.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8):117-119.
[5]林胜福.浅谈技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施[J].职业,2013,(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