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安徽省桐城市范岗初级中学 23146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人们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观念发生了地覆天翻的转变,体育学科也备受各行各业的关注与重视,体育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与内容的优化,以便于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在升学考试中体育学科被排除在外,因此,部分教师与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度较为薄弱,从而阻碍了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主动参与度;提升策略
引言
体育运动作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有些初中的体育课运动强度较高,内容不够,少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影响其体育素养的提升。所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未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原因
(一)课程内容不够多元化
如果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就不能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有些学校的初中体育课上只有跑步训练,有的教师让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跑步训练之后,就下令休息解散,课程内容较少,难以吸引学生,造成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
(二)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有的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对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定期的教学质量考核,导致有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有的体育教师在授课时,把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复述一遍,就让学生自己进行训练,没有做到亲身示范,学生的动作是对是错也不指导,没有与学生进行足够的交流和互动。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二、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特点,不愿意在教学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钻研,总是一味地利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课堂活动开展授课,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自然无法在快乐中学习。众所周知,游戏教学法是成效尤为显著的教学手段,其可以在备受学生的青睐,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初中体育教育应当密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措施,鼓励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悟到体育学科的魅力之处,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置这样一个趣味性与竞争性强烈的体育游戏“攻城”:在地面上分别画两个大面积的正方形,称之为“城池”,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组占领一个城池,两个小组之间进行攻击与防守。攻击一方可以通过抱、拉、推等方式将对方成员脱离对方城池之外进行淘汰出局。
而守城一方则需要在保证成员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拉、推、抱的方式将对方成员拉进自方城池之内将其淘汰出局。双方成员在城池之外要利用单腿跳的方式进行行动,落地即算出局。教师也可以作为指挥官与裁判。通过这样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课堂学习中,并在此过程中感悟到体育课堂的乐趣与魅力,从而促进其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进一步提高。
(二)多元设计,全方位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生会在体育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流露出消极情绪,一方面是因为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与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有不可割裂的联系。体育是一个非常庞杂的概念,其涉及的运动形式和内容有很多种,其中大部分都很适合初中生展开学习。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基础的体能训练,例如组织学生参与长跑等。长期参与这些训练,学生难免会产生枯燥之感,进而衍生出懈怠情绪。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以培养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为根本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创新和多元的角度出发,设计更多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在更多运动中感受属于体育的独特魅力。在丰富的活动内容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长处等自由选择喜欢的运动,甚至可以在该项运动上接受专业化、系统化的训练,进而达成在体育运动领域的专业化成长,这样不仅能够轻松达成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长远发展的教育任务也能高效实现。
(三)尊重学生地位,教师正确引导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地位逐渐地变成引导者,而学生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为引导者,教师除了要正确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更要尊重学生,在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尤其是体质较差的学生。在常规的学习、训练、测试和考试中,应调整成绩比例,适当增加主观努力度、参与度、提升度等的占比,以此让学生感受自己是被尊重和鼓励的。体育教学中,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或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
例如,组织班内运动会,指定一些同学做组织性工作,再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进行综合分组,选取3~4个项目进行小型运动会,全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会后教师根据录制的视频内容,通过多媒体大屏幕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分析,对于一些普遍的错误重新进行规范化的学习,通过学生自主的训练和学习,再开展一些类似的小团体竞赛,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主动参与度,是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初中体育教师应对此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学科教学的真实需要出发,摒弃传统观念并走出刻板思维模式,科学合理地制定多种教学策略,以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师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与实践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与实践中来,使其在深度参与中加深对体育学科的魅力与学习价值的理解,最终借助良性循环提高其对后续其他体育活动的参与力度,使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正确理念,为其终身发展、素养提升奠定健康基础。
参考文献
[1]彭雪花.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45):224.
[2]王振.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30):56.
[3]闻志坚.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探讨[J].高考,2018(1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