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党建功能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   作者:杨峥
[导读] 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党员的综合素养有着深远影响,是引导党员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设置,是推动党员发展的重要课题。
        杨峥
        中共科左后旗委党校 内蒙古通辽市 028100
        摘 要: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党员的综合素养有着深远影响,是引导党员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设置,是推动党员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可以使党员从道德修养、人文精神、思维方式、政治觉悟等诸多方面得以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党建功能。本文从课程与党建的联系、融合的重要性、功能和作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供参考。
关键词:党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党建功能
引言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教学中,要把课程内容与党建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专业教学水平,促进党校的教育在教学中的健康发展,充分坚持党建的核心地位,把历史科学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同时,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展开,并及时处理和传达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维意识,发挥带头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建的联系
1.目标一致
        党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党建工作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把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成长作为核心,推动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和建设。武装党员干部的精神和思想,培养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党员干部在精神思想计划和建设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其任務之一是解决当前党员干部的观念,使其能够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和建设。利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思想与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对党员干部产生着积极影响,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吸收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充实党员干部的头脑,为促进共产主义事业向着良好方向持续发挥重要作用[1]。
2.内容相似
        党建工作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都是基于党的伟大领导,而且思想、政策和方针基本相同,同时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有共同的意识感,这种意识感对所有党员干部产生共鸣。其次是采用的基本理论体系是相似的,都具有相同的内容和程序,在领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体系构建的前提下,对实际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可以重塑自身的综合素养。最后,二者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内容,这充分反映了党的建设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似。
3.方法相通
        党建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方法是相互联系的,都需要从理论体系到深入实践的过程。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均是采取科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必须把全面行动的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学内容和工作方法受到高度重视,不断探索和发展民族政治经典理论教学理念的创新思想和意识。党的建设是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方法进行具体工作,因此二者也呈现出较强的方法相通性。另外,在党的建设和课程教学中,以人为本的观念更为重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的实际需要,以增强理论体系课程与党的建设之间的联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建融合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路线与党的建设目标基本吻合。两者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最佳人选。包括思想政治、协助组织、协调以及促进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在以上内容主题中,精神思想理论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对党建的质量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新时代的理论课程和政策方向,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跟上党组织的步伐。另外,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课程在党员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理论课程可以及时纠正学员的误解,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意识。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党建工作的途径
        (一)不断创新融入模式,提高党员的学习能动性
        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党建工作的效能,要想用思想政治理论来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创新融入模式,在教学中贯穿人本主义思想,提高党员的学习理论课的兴趣要改变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授课模式,通过分析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建立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将将问题导向、情境教学、翻转课堂以及微课等融入思政政治理论课中,推动党校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党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将历史和社会知识融入其中,让党员干部透过表面认识现象的实质,在今后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合理发展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在理论课程融入中,要不断增强党员的参与意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的讲解,给予每个小组一个群众问题,让他们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分析解决对策,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党员的思想意识,丰富其实践能力。
        (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
        传统的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讲、党员听是常态虽然党员干部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党课的基本流程和内容,但是其真正的接受度并不高。基于此,在理论课授课中,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也要组织党员进行课外实践,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提高他们服务群众的信念。比如在某阶段的理论课完成之后,可以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了解其现状,分析没有实现脱贫致富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原因,根据理论课的知识教育感化困难群众,鼓励他们走出家门,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同时,党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结合信息技术,对党员开展丰富的教育,借鉴优秀的网络公开课以及党员教育实例,开展理论课交流活动,大家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群众问题集中表述,在相互的交流沟通中,找到解决一些共性问题的方法,这对提高基层党员能力无疑是帮助很大的。党校指导教师要与党员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回答党员在思想上的困惑和不解之处,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
        (三)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要想发挥出其价值,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是前提,对于提高思政理论课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党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其理论和实践素养,增强其创新能力,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党校要定期举行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活动,搜集最新的国家理论成果,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理论课上,同时开展教师下基层活动,了解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这些问题总结成文字材料,在思政理论课讲解中,有意识的帮助党员分析问题的根源,集中突破。不仅如此,党校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党建和理论教育之间的关系,让广大教师和党员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得起诱惑,不断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要为学员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带动党员学习党课,提高他们学习理论课的热情。党校教师也要不断对自己充电,在理论课授课内容和模式上有所创新,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比重,让学员整堂课都处在问题意识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理论课的授课质量。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面临了一些机遇和挑战,对此,党校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构建新型教研平台、实行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孙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解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5(2).
[2]王忠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17(4):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