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玲
云南省迪庆州幼儿园674400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游戏;教学;游戏化教学及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1.游戏何谓游戏?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1.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2.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的核心是激起幼儿的情绪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
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3. 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2)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②以“假想”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③以“做做玩玩”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④以“比赛”的游戏方式组织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4)游戏化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②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利用“最佳时间”,让幼儿掌握关键内容,这才是我们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标。③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选择难度适宜 、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幼儿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 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