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纯真
东莞市石龙中学 523325
【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在高考中也是主要的考察内容。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古典诗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按照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而应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 古典诗歌 山水田园诗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现代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古典诗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古典诗歌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标准对古典诗歌教学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学生能更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强调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古典诗歌教学要发挥其育人的价值,就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要求展开,引导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在对内容进行深入研讨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需要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典诗歌的题材、情感、表达技巧、语言等特点多种多样,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
在高中阶段,古典诗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要达到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要求,同时也要应对高考的考察。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使古典诗歌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二、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在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讲授法、串讲法等简单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如今,新课改已提出多年,但绝大部分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古典诗歌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较大距离,语言是文言式的,学生在理解方面具有较大困难。因此,教师习惯采用串讲的形式,一边解释词义、翻译句子,一边讲解诗歌的深层含义、表达技巧、情感等。同时,课堂的过程偏于程式化,介绍作者生平、诗歌创作背景,翻译诗句,分析思想情感,总结表达技巧。每堂课都是基于这样的流程,内容始终围绕在框架内,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单篇教学,学习效率低下
目前的古典诗歌教学,依然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单篇教学。高中语文教材篇幅有限,要兼顾各种类型的作品。而在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中,古典诗歌不可胜数,内容丰富,各有特色,被选入教材的篇目实际上是凤毛麟角。单篇教学,内容单一、有限,无法使学生形成系统、深刻的知识体系,无法真正打开学生的思维。
3、教师主导课堂,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习惯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古典诗歌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总是喜欢自己讲解知识,直接将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底下一头雾水,仍是不得要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但同时,他们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种满堂灌的课堂形式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学生生活经验有限,感受力不足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典诗歌是古人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有感而发,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创作而成。传统的农业文明与现代的工业文明有着巨大的差异,今人很难真正体会古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古典诗歌内容庞杂,情感丰富,含义深刻,语言精练,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知识匮乏,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深刻体会诗歌的内容以及它所传达的情感主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三、以山水田园诗为例的古典诗歌专题教学探究
笔者在执教《归园田居·其一》时,安排了山水田园诗专题学习,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性学习活动。以下就从几方面介绍山水田园诗专题教学的过程:
(一)确定主题,整合资源
在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城市里,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诗为疲于奔忙的人们建造了一个乌托邦,成为人们所向往的诗和远方。因此,在学习《归园田居·其一》时,笔者认为仅仅是一首诗歌无法让学生系统、深刻地感受山水田园诗的魅力,于是确定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田园诗”专题。在此专题之下,笔者选编了中小学课内外同题材、多位诗人的诗歌三十篇,在早读课时进行反复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山水田园诗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进行自主鉴赏提供多种选择。课内的内容较为有限,教师要善于整合课内外的丰富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精讲赏析,指导鉴赏方法
在进行专题学习之前,笔者在教授《归园田居·其一》时,重点强调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包括揣摩标题、知人论世、明创作背景、析意象、抓关键词等。同时示范了将诗歌进行散文化描绘的方法,包括明确景物、添加修饰语、展开联想想象、语言流畅生动几个方面。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引领示范,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分小组活动,进行自主学习
在选编篇目中精选部分诗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首进行自主鉴赏。同时,将山水田园诗专题切分为若干小专题,包括山水田园诗的产生、题材内容、常见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主题情感等方面。各小组选定小专题,内容要求包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对本专题内容进行系统总结、以手抄报和PPT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意象为例,学生通过对几十篇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总结出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意象有“炊烟、稻田、蛙声、桑榆、鸡犬、禽雀”等。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探索知识,同时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补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四)激发想象,进行再创作
山水田园诗有大量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山水田园诗的某一首或某一句内容进行散文化描绘和配图。配图可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也可以是自己手绘的图画。学生需要用心品味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意境,调动想象力在脑海中生成形象,再转化为诗意语言和丰富多彩的画面。调动想象进行文学创作,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感受。
(五)开设展示课,进行汇报分享
展示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学生分享了王维《渭川田家》、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白居易《村夜》、王绩《野望》四首诗歌。第二部分为各小组进行小专题内容展示。学生利用精美的PPT、配乐等,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开设展示课,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学习古典诗歌的自信心。
四、总结
新课程改革下,古典诗歌教学也需要适应改革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大胆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婧. 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研究,2019(15).
[3]经卓美.“少教多学”理念下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