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柳媚
东莞市高埗镇冼沙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编题能力,对学生理解知识、锻炼语言表达、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等有重要帮助。所以现阶段教师需要根据知识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编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编题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编题能力;培养对策
培养学生编题能力,能够让学生根据生活、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编成相关的填空、判断、计算题、应用题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掌握,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改编、创编等不同形式的编题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品质课堂中,教师需要对编题能力培养的优势进行了解,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划分,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能够高效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一、培养学生编题能力的优势分析
(一)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对学生的思维逻辑、知识应用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帮助。而培养学生编题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编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发展,同时在不同题目的练习解答过程中也能够将相关知识进行融合运用,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编题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条件、数量关系等知识要素的理解能力,同时在编题过程中为了提高题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学生需要贴合生活,从生活中选取相关元素结合知识内容进行题目编制,这种情况下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又能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及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学生在自主编题过程中,需要自主对数学条件、对已有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通过创新和实践,自主编成新的各种类型的题目,以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其次学生在编题时也能够促进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如在应用题编题时,学生既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也需要考虑应用题内容的合理性、语句的通顺性,题目整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而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就能在提高编题能力的同时增强语言表达能力[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编题能力的有效教学对策
(一)在公式及法则知识学习时引导学生自主编题
公式及法则知识部分的有效学习,能够为学生的数学整体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此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应借助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编题[2]。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知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法则,能够有效运用乘法交换律、分配律等相关定律高效完成计算题练习,提高对小数乘法的理解能力,教师可选择仿编等方式展开教学,以下分别作出具体分析。①仿编。如在小数乘法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先给出0.25×4.78×4、0.65×201等题目,后和学生共同进行探究讨论,引导帮助学生找出题目的简便算法,并了解所使用到的相关定律。在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法则及相关运算定律基本了解和掌握后,教师可引入小游戏,以“比一比谁编的快、编的对”为主题开展仿编游戏活动。教师给出4×0.8×1.25的计算题,让学生仿照教师给出题目的形式进行仿编。
有的学生仿编得出4×0.8×0.25,有的学生仿编得出8×0.8×1.25。学生在仿编后,需开展自主计算,并说出所运用的相关定律。②创编。学生在前期仿编等编题训练后,对编题的技巧和方法有了相应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同时能够将以往学习过的加法等知识进行结合运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创编活动,以前后位为组进行小组比拼。如教师给出多组数字,如其中一组数字为6.5、19、3.5、19,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知识,将这组数编成一道题目。小组间进行讨论,在思维碰撞、想法交流过程中根据已知条件完成对题目的创编。小组比拼过程中,比较每组学生创编题目的完成速度、每个题目的解答速度和正确率,这种小组比拼方式还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编题中。
在公式及法则部分的编题引导培养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先对知识概念有深入理解,才能在仿编、创编过程中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运用。另外,在学生自主编题过程中教师应起到辅助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和观点,让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3]。
(二)在计算知识学习时引导学生自主编题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计算方法,教师在相关知识学习后可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编题,以提高其计算水平[4]。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创设多样学习情境,配合多媒体设备,以改编方式培养学生的编题能力。基础知识学习后,教师先给出题目有一根芦苇长4/5米,另外一根芦苇比它短了1/4米,那么另一根芦苇长多少米?并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芦苇的图片,并标出相关数学条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简化题目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强学生兴趣。教师在题目给出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后,可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将教师给出的题目进行改编,形成新的题目。在改编前,教师需告知学生改编的基础要求,主要将原题目中的条件、问题等进行改动。如有的学生改编成一根芦苇长4/5米,另外一根芦苇比它短了1/4米,两根芦苇共有多少米。还有的学生改编成一根芦苇长11/20米,另外一根芦苇比它长了1/4米,另一根芦苇长多少米。在改编过程中虽然题目的问题发生了变化,但这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都是有联系的。这样学生在改编过程中既能够对数量关系进行准确掌握,又能在多项练习计算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三)在数学问题学习时引导学生自主编题
数学应用题是学生学习阶段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项知识内容,教师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自主编题,以提高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和解答能力。在教学《百分数》知识内容时,教师可给出相关条件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编题,如某个做衣服的商店,有1800米黑布,1500米白布。让学生根据条件创设相应的情景,自主编成数学实际应用题。另外,在数学应用题编题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采取接龙创编的方式进行,即教师给出相关条件,每位学生说一句话,接龙编题使其形成一道完整合理的实际问题。如第一名同学说以前某家眼镜店一个月能卖出240副近视眼镜,第二名同学说但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带隐形或者矫正手术,第三名同学说这种情况下某家眼镜店一个月只能卖出180副近视眼镜,第四名同学说那么眼镜店所卖的近视眼镜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种方式既能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其中,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编题能力[5]。
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同时结合趣味活动,可促使课堂学习更具轻松性和趣味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在创编题目的过程中对数学条件、数学问题进行理解掌握,达到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效果。另外,在创编引导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观察引导为主,多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在学生创编后教师可适时进行总结归纳,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编题能力的有效培养,对学生高效理解运用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等方面有重要帮助。所以,品质课堂下的新型教师需对培养学生编题能力的优势进行了解,并根据知识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教学对策,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编题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先赟.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编习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 读与写,2019,16(29):148.
[2] 叶芳惠.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策略[J]. 少男少女,2021,5(9):56-57.
[3] 陈虹. 小学数学训练学生编题的好处及过程[J]. 黑河教育,2017(4):57-58.
[4] 李怀军,张维忠. 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发展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9,28(5):2-8.
[5] 李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编习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 幸福生活指南,2019(4):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