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何文丽
[导读]
        何文丽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第四幼儿园  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幼儿最先接触到的教育是学前教育, 这个时期也是发展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 老师和家长都不会提倡学前儿童接纳大量的知识。当前幼儿教育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则是通过绘本教学。绘本中独特的趣味性以及精美的图画能够迅速吸引幼儿的目光,深受幼儿的喜爱和认可,通过良好的绘本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和思考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绘本,应用,推广分析
              学前教育阶段, 是幼儿成长的关键一步, 是他们自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年龄小, 他们所具有的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接受能力都还不够成熟。幼儿的天性就是玩, 他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干什么, 需要干什么, 应该干什么, 他们想要的是纯粹的满足自己, 享受快乐, 所以教师有趣、适宜的教学方式才是打开他们眼中的小世界的钥匙。而绘本教学作为一种学前教育形象教学方法, 却深受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一、绘本教学的含义
        绘本, 通俗的解释就是“画出来的书”, 生活中为了让小孩子或不认字的成人看懂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 一般的绘本文字很少, 主要是图画, 甚至有的绘本完全没有文字全是图画, 所以绘本也叫做图画书。学前教育教师在课堂中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即利用绘本材料, 帮助儿童感知绘本, 感知世界的美, 这种方式就叫做绘本教学。
                二、绘本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1.阅读习惯
        如果家长重视阅读的话,在幼儿时期就已经给孩子早期阅读了。而幼儿小时候阅读的内容是什么呢?啃大骨头的书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幼儿时期最好的读物就是绘本了。绘本大家都知道图文结合,幼儿时期识字量少之又少,但是和我们一起阅读,看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早期的阅读习惯就是我们这样养成的,陪孩子一起亲子共读,每天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给孩子一个阅读的空间,养成好习惯
         2培养注意力
        特别是2-3岁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比如我们看一本绘本,都看了八百遍了,孩子还是要看,为什么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注意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孩子继续阅读,孩子喜欢一边又一边的听故事,看这一本,那我们就陪着再读。
              我也知道这是孩子的敏感期来了,重复读一本书,很正常,尽管这本书我都能背下来了,真的,每页就一行字,特别少,但是每天都还得读。孩子喜欢啊,喜欢玩书中的指令,尽管自己知道后面会发生的事情,孩子自己也知道,但是还能够乐此不疲,一如既往地看。在不断的重复中感知事物,在重复中建立联系,在重复中形成习惯,在重复中促进理解,在重复中培养注意力。
              因此在幼儿时期,是最好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时期,也就这个阶段,我们陪孩子读绘本。每当孩子依偎在我们的怀里,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在故事中进入梦乡,这样的画面感,大家都不陌生吧。
        三、学前教育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绘本教学中绘本材料的选择不合适
              在选择绘本材料的过程中, 教师忽略了幼儿年龄的特点, 过于重视夺目的鲜艳色彩, 忽略了幼儿绘本的选择应以“插画能充分表现故事”为原则, 有些故事寓意过于深刻, 画面过于含蓄, 幼儿不能通过图画看出故事内容, 容易失去兴趣。


              2. 绘本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方面, 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以讲述图片为主, 没有较强的感染力, 教师过于强调绘本图画的完整性, 忽视了孩子是需要独立思考的, 好奇心也是这样慢慢培养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孩子的思考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幼儿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 幼儿教师对绘本教学不够重视, 而且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引入不够贴切, 无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时绘本教学中却让课件成了主体, 功利心重, 想过早的给孩子灌输知识, 与学前教育初心相悖。
              四、学前教育如何有效开展绘本教学
              1. 正确选择合适的绘本
              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充分考虑阅读兴趣。以幼儿为本,即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与智力发展段的绘本。比如,中班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更注意事物的表面属性,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强,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较复杂的绘本就不太适合他们阅读。教师应选择那些画面清晰、形象突出、情节简单、内容健康的绘本供幼儿阅读。充分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要选择趣味性强的,情节比较紧张、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鼠小弟的小背心》等。
              另外,不能根据文字多少来判断绘本传授知识的深浅。接触绘本多的人就知道,著名大师绘就的绘本,即使文字不多,但却具有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
              其次应以审美、娱乐功能为主。美是绘本最重要的本质,图画是美的主要载体,图画如果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那么儿童从中获得的想象就必然是美的、高品质的、丰富的;相反, 图画若是低劣的、呆板的、恶俗的,那么,孩子的想象力就必然大打折扣。因此,选择绘本要重视绘画的艺术品质。
              2.正确处理绘本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达成的关系
              绘本教学的目标应当全面、合理,要体现个性差异。正因为幼儿园绘本教学要实现的更多是情感或者精神层面的目标,可观测性没那么强,因此,在设计绘本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为了符合教学设计原理就不顾绘本教学本身的特点以及儿童自身的特点。
              此外,比起技能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来说,既定的绘本教学目标达成与否不应该直接生成教学评价。因此,不认同幼儿园教师在绘本教学中死握着教学目标不放,生搬硬套,对教学的当时当景不管不顾,忽略最不应该被忽略的儿童,去上一堂不知道应该属于谁的绘本课。教学原理认为,教学设计应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理应秉承这一宗旨。
              5、结束语
              作为一种通过手绘图画来表达故事情节的一种儿童读物,绘本主要是以文字为辅,以图画为主,且具有精美画面的读物,这种读物非常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是得到了家长以及幼师的认可。通过这种图画故事幼儿能够更好的了解自我,通过绘本了解世界,理解并认识到图画的价值。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从图画阅读转变为文字阅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幼儿今后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碧蓉.幼儿园绘本教学探析[J].儿童发展研究, 2011 (1) :59-61+69.
        [2]梁娟.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绘本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亚太教育, 2015(25):78-78.
        [3]韩蕾.学前教育中如何提高绘本教学的有效性[J].知识经济, 2018 (8) :155+157.
        [4]李诗毅.绘本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意义与重要性[J].学周刊, 2017 (23) :180-181.
        [5]王静.绘本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分析[J].艺术科技, 2016, 29 (4) :390+3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