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 凌芳荣
[导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凌芳荣
         广西平果高级中学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本人认为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主要有:了解学情、统筹兼顾、区别对待、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同时本人还认为,要想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单靠教师、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跟社会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因材施教 教师 学生 教育

“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是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为了一切的孩子,指的就是全体学生,而不单单指那些是成绩好的学生。也许一个学生,对于教师、学校来说,只是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他的家庭却是百分之百。
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家长把他们的孩子交给老师,是对我们老师的一种信任,但现实中,有些教师总会以对学生亲疏远近。对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总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他们,这虽然是培养他们能力的机会,可是这样也养成了他们自高自傲的性格,不利用他们的长远发展。教师给学困生却只是批评,这样就使他们形成了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可见,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对所有的学生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教育观念,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即个性差异使之然。这是我国较早的因材施教的思想。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解释很多,我个人认为,因材施教就是:在认识某人适合于成为某种“材”的前提下,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手段,促使学生向某个方向发展,以求人尽其材。因材施教解决的是“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思想、方法、策略等问题,是指针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1
                 实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呢?本人在研究前人的思想理论及个人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以下方法:
         1.了解学情, 即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智力情况、性格、家庭、兴趣特长等各个方面。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贴进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所以,教师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爱好、特长,创造一个适宜其个性发展的环境,使其个性充分发展,同时要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异向思维,掌握创造的方法等,从而把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发掘出来。
         2.统筹兼顾,即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受教育是每个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只关心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我们也不可以忽略。对于,每个学生我们都要关注到,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对此,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及学生个体的研究,了解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采取分类辅导,设计层次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区别对待,即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我们都知道性别无好坏,女孩跟男孩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每个人都要自己的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对男孩女孩的要求应各不相同,并且评价方法跟标准也应该不同,这样才可以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比如男孩不太细心,总丢三落四。这种情况下,老师就不能一味地批评男生,而是让他们分阶段做好,并且要及时鼓励发挥他们动脑、动手、动眼这方面的能力。而女生胆子小,但她们也希望被人重视,老师就可以多让她们做一些社会性、服务性的工作,培养她们的做事能力,满足她们自爱的心理。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身价值,才能促使学生奋发上进。


         4.一帮一,即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结对子,在学习上、实践能力等方面互相照顾,长短互补,共同进步。
因材施教虽然主体是教师,可是在教育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因此,在实施因材施教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让有能力或者对某个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来教其他较弱的同学,比如小组讨论式,切块拼接式,任务分工式,作业互助式等。这样对于授教的人和受教的人来说,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学生的差异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照顾学生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就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环境,还包括家庭和社会环境。因此,教师在实施因材施教是不仅要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还应与家长相互合作,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而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家长跟社区也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家长素质、优化社区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总结:
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这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上。教师的责任心就是想为学生想,做为学生做,摈弃杂念和私心,了解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点燃学生生命中的理想与希望之火,让学生主动的创造并调动自身的一切能量和智慧,最终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分层教学课题组.《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我校数学分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http://www.guangztr.edu.cn/gztr/kcyj/kgdt/zzjy/fcjysj.htm
2.《告别“大锅饭”——读华国栋教授的〈差异教学论〉》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23/12/3887967-63269822.shtml
3.秦自云.《教学策略有哪些种类?》http:// blog.hnteacher.net/ blogs/ index.php/2009/07/04/-368?blog=21
4.李宏亮.《载体德育:班级德育工作的当代路向》[J].广西:《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0,12.
5.吴文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解读》[M]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5.         
6.刘旭光.《好教师必备的5项新技能》[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7.孙全军.《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 2008,5.
8.朱永新.《引领心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案例读本》[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5,6.         
9.孟繁光.《赏识你的学生》[M].海南出版社. 2003,6.
                10.张大均.《论因材施教的策略》[M].《课程.教材.教法》1998,7.
1 .吴文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解读》[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5 .
---------------

------------------------------------------------------------

---------------

------------------------------------------------------------



                                         浅谈如何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平果高级中学 凌芳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