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琪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初级中学 甘肃省陇南市 742100
摘要:新课改之后,初中生物课程逐渐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提出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加考核评审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课堂作业分配几点改革对策,希望能为教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对策研究
前言:生物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其探究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初中生物的教学改革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发掘生物教学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认识世界和探究世界的工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1教师为主导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较为传统的模式影响,目前的农村初中仍然以大班型的灌输性授课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主要发挥,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够得到查漏补缺,在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法之下,和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学生丧失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同时,由于农村的一些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是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对于课外的相关拓展内容教学较少。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即使是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提问,学生在进行回答的时候也仅仅是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复述,并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对于应试内容的复习也以重复性的机械记忆为主,没有把授课内容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1]。
1.2教学方法单一
就现状来看,新课改之后的农村初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发生了变化。新课改的教材中具有相当一部分的趣味性教学内容,通过科学实验或者互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农村的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落后,有一部分教师只把新课改之后的科学实验当做形式来进行演示,并未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导致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对实验的兴趣不高。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生物课程占中考分数总体较少,导致教师和学生家长对生物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而且,由于生物课程的课时量相对其他科目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足够的课时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回家之后对生物课程的作业和复习不够重视,家长不进行及时的监督。导致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上学不到有效的内容,在进入高中的教学之后,学生的生物基础较为薄弱,不利于以后的教学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改革对策
2.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对农村的生物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应该明确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要点,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重心。教师在设计教案和制作课件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吸收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速度的教案课件,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在进行授课时,教师也应该在上课时让学生踊跃发言,大胆质疑。在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质疑时,先对学生的质疑精神报以鼓励的态度,并且详细解答学生的疑虑。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把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发扬下去,锻炼学生勇敢大胆的品格。教师在上课提问时,应该对提问的内容仔细斟酌,尽量减少对机械性记忆的内容的提问,增加需要进行动脑思考的问题的数量,好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充分利用当堂课的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化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2]。
教师不妨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把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派出代表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既能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为培养核心素养优秀的学生提供了条件。
2.2应用多种教学模式
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没有朝气,新课改之前的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应付“会考”为主,只注重机械记忆,并未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了使学生能够对生物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学,引入一些生物实验的科学设备,带领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入自主探究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农村缺乏科学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在物种的丰富性上,农村较城市而言具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实验素材。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天光对鼠妇生活的授课内容,可以让学生捕捉真实的鼠妇,来在自然条件下控制好变量再进行观察,同理,在学习环境因素对动植物的生态影响时,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蚯蚓、蜜蜂等昆虫,充分发挥农村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3增加考核评价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看重,而成绩单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对此,教师应该增加一些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师也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测评标准,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时,除了对学生的分数进行排名,还可以对学生的进步分数、进步名次进行排名,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进行鼓励,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也为其他学生的学习进步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在开展相关的小组学习内容时,可以对学生的协作性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协作性或者综合素质能力,还要参与教育教学实验时的态度进行综合性的考评,来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起到提升学习成绩的作用。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时候,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不能放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对新课改目标充分认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相关实践课程进行安排,同时,也需要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进行统一的培训。农村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到城市里进行教育教学的研讨活动,并组织教师在各学校之间的交流,好让同一地区的教育教学计划能够被统一,从而使整个地区学生的学习水平都能有一个稳步的提升。在进行教师理论的建设时,学校也要加大对生物课程的资源分配,学校必须引起对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视度,不可用语数外等课程过多的占用生物课时间[3]。农村学校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一些对实验器材的投入,仅仅购买授课所需的基础实验设施即可。学校应该重视起对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的重要性,制定相关规则来保护学生的实践课课时不被其他科目占用,好确保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课时,加强对日常授课内容的理解。
2.5改善课堂作业分配
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要对当堂课的知识及时进行检测,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获得一个即时性的反馈。由于我国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语数英物化等升学学科的学习压力较大,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暇估顾及生物课的作业。为解决这种难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不采取课后作业的形式,而是在课上进行可以完成的作业布置,并在当堂课进行讲解。教师也可以在进行实验课之后,对当前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小结,并且让学生上台参与对实验内容的总结,从而有效对学生的当堂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程度。反之,如果学生其他科目的作业较少,可以适当增加生物课程的作业,并且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作业时,要对作业和课堂的综合难度进行判断,不能过于简单或过难。
结论:初中生物课作为一个对生命知识的启蒙课程,在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作业。对于生物课程的讲授,应该源自书本,高于书本,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举宏.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05):59-62
[2]权军.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J].新课程,2020(37):101
[3]徐欢.浅析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华少年,2020(1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