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的高中生物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郑攀
[导读] 随着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深化改革。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生物学原理与生物学基本知识
         郑攀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3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进行着深化改革。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生物学原理与生物学基本知识,还需要应用相关生物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对生活当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充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生活化教学,使生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本文就生活化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学生的生物学习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而且促进了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活内容和素材应用于生物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1.2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采用将相关知识点打印成讲义让学生不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学生记忆知识点的速度,但由于都是短暂性记忆,所以这会导致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无法让学生对高中生物课上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印象。这种教育教学方法不符合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建立对学科的兴趣,从而在以后的求学过程中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研究学习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目标。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实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堂中所学的复杂生物知识,有效降低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切实提高高中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1.3有利于将生物知识生动化、直观化
        生物学科的理论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很强,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困难。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2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发掘教材的生活化内容
        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进行生物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实现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内容能够发挥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生物知识来解决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教育计划,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自觉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实现生物知识利用的最大化,使得生物知识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2.2自主合作探究,理解知识
        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是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生物知识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是复杂的,尤其是在缺乏积极思维的情况下,学生是难以有效理解生物知识的。

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组织引发学生思考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获取知识,锻炼学习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主要活动。在开展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仍以“细胞的衰老与死亡”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对老年人的外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细胞衰老是影响个体外貌情况的主要因素。立足学生的发现,教师可以设置探究任务,如细胞衰老特征与人衰老特征的因果关系。在布置探究任务后,教师可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这项任务本身是具有趣味性的,便于推动学生自主思考,初步形成对二者关系的认知。但是,受学习能力的影响,学生自主探究这项任务的效果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可以引导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各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的探究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因为不同的结果主动地碰撞思维,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证据。经过一次次的思维碰撞,大部分学生对细胞衰老特征与人衰老特征的因果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对此,教师可发挥教学引导作用,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如此教学,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讲述,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水平。
        2.3引入多媒体,完善生活化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始被运用于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并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主自发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中,也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将生活化案例搬到课堂中,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能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打破传统学习方式束缚,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程教学时,教师通过VR、3D影像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打造逼真的生活情境,同时在情境中引入“你平时是怎样喝水的?”或“定时定量喝水好还是等到口渴才喝水好?”等课程相关生物学科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让学生们进行小组交流,在确定好答案后,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触碰式屏幕播放喝水后水分子在人体内的运送过程,并且适当针对课程内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加深对“水是人体主要构成之一”等生物学科重点知识的理解,并且还能够在自主摸索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引进多媒体技术,借助新型多媒体手段,更利于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完善生活化课堂的搭建,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4加强组织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生物学是一种研究自然的学科,不仅去探究自然界中的生命起源,而且能够对生命所产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说,生物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为生物学科的改革与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将生物课程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如此,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生物进行高效的学习,更好地实现了生物教学的真正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将生物知识生动化、直观化,使生物教学逐渐向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促进生物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毅.高中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0).
[2]周培培.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9(12).
[3]郭雨晴.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张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5]?陈福女?.?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