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方
郑州市第六初级中学,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的教育生活,各个学科的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现在的教学模式当中,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让教育改革进步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实际教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低学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比如初中的物理课程学习,可以把各种物理问题与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降低物理知识的难度,让学生们更好的接受知识,利用知识。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初中;物理;教学
引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将生活与教学进行结合,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教学的课堂变得活跃,并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使用。
1.初中物理传统教学的局限
对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来说,老师们并不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知识按照书中的内容,按部就班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这使得物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的抽象,并且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的过程非常的无聊,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联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 [1]。
2.将生活化故事作为催化剂
通过对初中生的年纪和思维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初中生普遍年纪在12岁到15岁,在这个年纪的人,他们的逆反心理很强,但是,他们也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但是乐于聆听故事,所以,就可以将生活中的物理故事结合在教学方法中,让故事作为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对物理进行想象,提高教学的课堂氛围。案例1:将生活化故事引入液体沸腾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在液体沸腾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通常会对液体是否达到沸点这一概念比较敏感,但是却经常忽略了液体维持沸腾需要吸热这个知识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液体沸腾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村子里有一对爷孙,有一天爷爷要外出砍柴,为了能让贪玩儿的孙子在家看家,他交给孙子一个任务:厨房里有一口大锅,大锅里有一个小锅,只要大锅的水不烧干而小锅的水能烧开,你就可以出去玩儿了。孙子听了爷爷的话非常开心,赶紧给灶里加柴火,想让小锅的水快点沸腾,可是一直到爷爷办事回来,小锅的水依然没有开的迹象[2]。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纷纷来问老师:是不是因为火太小或者不够旺。这个时候教师再给出答案:大锅的水在烧开之后已经达到沸点,并将热量传递给小锅,两个锅中的水温都达到沸点的时候,由于没有温度差,热传递就结束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大锅的水还没有烧干,小锅的水就不会沸腾。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一个小案例,学生将全面地了解到液体要沸腾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使得学生对液体沸腾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案例和故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具象认识,这种教学成效要远远胜过枯燥的理论灌输。
3.用生活化的体验展示教学
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清楚学生们的畏难情绪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是解决畏难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有教育家说过,要想能最大限度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活,让知识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就必须要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生活进行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意义,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两摞纸的每一页交叉叠放在一起,要使用多大的力才能将这两摞纸拉开?”学生们纷纷动手将手边的书本交叉叠放在一起,发现确实很难拉开。
即使是大小不一样的两摞纸,也仿佛是被粘住了一样,紧紧地贴合在一起。学生在惊叹之余,亲身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教师这时再对摩擦力的特点进行深入介绍,使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更加准确。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来进行体验展示,这样有效地弥补了物理教材编写滞后与课堂实验环节不足的缺点,并节省了实验成本[3]。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一课时,教师可以搜索央视创办的大型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三季》中的滑轮拉飞机一集。在节目中,年仅10岁的少年通过八组滑轮拉动了重达十几吨的飞机。教师在视频播放前可以先用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你们认为一个少年可以拉动一架飞机吗?”学生们几乎一致回答不可能。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亲眼见证了利用简单机械完成了这难以置信的任务,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生活的巨大影响。滑轮拉动飞机不仅是机械应用,还涉及到了重物的静摩擦力计算,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使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
4.以生活化的实践作为教学开拓的创新点
生活化的情景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只分享生活的故事,而是将生活故事与课本知识两两结合来的,学生的智慧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里,他们才是学习的主导者,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积极的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潜能,让学生明白物理的时效性、实践性和重要性。在教学之余,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自主的制作一些生活小物品,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将物理作业生活化,在丰富物理作业模式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这部分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变革,当然,这些创新以及变革必须是积极向上、科学有效的。将生活与教学结合,可以实现物理教学的真正的生活化变更 [4]。
5.生活化情境在课后作业中的体现
有效的布置课后作业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为了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提高,将生活融入到课后作业中也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充分的学以致用。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进行练习。例如在对《光的反射》这一节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在讲解之前,布置与光的反射相关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镜子、桌面、水面、黑板面、不锈钢勺的两面去观察物品,根据观察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类和总结。在讲解《光现象》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状的孔来观察光通过孔呈现的形状,也可以让学生用激光笔透过水来观察光的折射效果。这些与生活相关的家庭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物理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的适用性 [5]。
结束语:物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物理课程也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对物理这一学科进行情景化的教学,是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方法。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知识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的物理教师,应当积极的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将生活情景连接到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让学生体会物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树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3.
[2]贾雪省.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19(36):86-88.
[3]王学顺.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才智,2019(21):37.
[4]吴艳.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亚太教育,2016(10):32.
[5]李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