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王琼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不仅可以给学生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王琼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陵水中学5724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不仅可以给学生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应创新备课方式,改变人文素养教育方式;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体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人文知识教育。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渗透
        人文素养体现了人的内在品质,重点突出了人的和谐,塑造健全的人格,发展人的个性。当前背景下每个人都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道德层面上对自己提高要求,从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促进人与社会、他人和自我和谐发展。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意义
        人文素养主要宗旨在于通过欣赏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给人们为人处世提供更多参考准则,这个准则除了包含艺术、科学和文化之外还包含道德精神方面,融合了哲学和人的价值观[1]。人文素养教育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通过讲解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激发学生自豪感。渗透人文素养侧重点在于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认知和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其在品德行为方面形成独特的标准。可见,渗透人文素养教育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之外还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较高的动力。渗透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立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利用各类方法,如环境熏陶、理论学习、活动实践等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升华学生人文品质和修养,增强其人格魅力和学习品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教给学生除了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爱国的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学生更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若学生没有优良的思想指引,则很容易误入歧途[2]。但教师渗透人文素养除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之外还有利于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其他方面,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为此标准自我约束并不断进步,成为社会上优秀的人才,这是渗透人文素这样教育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当代中学生的最新要求。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基于渗透人文素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可从几个方面进行。
        2.1创新备课方式,改变人文素养教育方式
        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人文素养的好坏和优劣产生巨大影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积极创新,合理利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合理利用展学、自学和互动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理解,使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并在思考问题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个环节中自主探讨内在人文品质,促进学生素养和品德的提高[3]。以教学《家的意味》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是制定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即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及重要性,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情感。除此之外,强化学生对孝行行动和概念的理解,促进其不断提高自身孝敬双亲师长的能力,让课堂上人文素养更为丰富。教师可在讲课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在播放视频和图片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印象。比如通过春节前返乡大军等视频让学生深刻体会对一个背井离乡之人意味着什么,为何要在春节之前返乡。在此之后笔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家过年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文因素?对我们来说家意味着什么?”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使其产生感同身受之感,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
        2.2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体验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实际上就是关怀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提高其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落后的思想道德理论式教学方法,加大力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做好人文关怀工作,理解并尊重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亲师信道,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体验能力的提高[4]。以教学《同学之间》这部分内容为例,不之后让学生分小组沟通交流,并各自分享学科强项、兴趣爱好、学科强项等等,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人影响,从而借鉴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这时笔者让学生扮演小记者的身份进行现场采访,采访的对象可以使同桌、好朋友等等,比如“你和同学发生过哪些分歧和矛盾,你认为分歧或矛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过程中学生在采访环节中获得更多情感上的体验,深刻体会到同学友谊之间的关系,使其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的提高。
        2.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人文知识教育
        虽然说道德与发展教材中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学生学习期间缺乏领悟和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主动给学生安排实践活动,以此渗透人文素养教育[5]。比如教学“网络改变世界”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以“网络背景下中学生应具备何种个人素养”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或者是借助网络搜集资料。为了提高观点的说服力,不少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充分了解了网络条件下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此为基础开展演讲比赛,使学生深刻体会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强化学生对人文素养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主动给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接受到人文素养教育,这是实现预期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胡灵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 中学课程资源, 2018(6).
[2] 施珊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2):76-76.
[3] 马瑞晗.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 神州(上旬刊), 2020(15):211-211.
[4] 王纪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 新课程, 2020(41).
[5] 方丽芬.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A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