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萍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第六中学 青海 格尔木 816099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化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其中就要求,强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把握好小学美术教育。不管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需要做创新,而不是死记硬背,只重理论不重实践,更需要在教学理念、方法上创新,这样才更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为学生全面性进步做好铺垫。因此,这里就围绕着新课改小学美术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做研究,并给出策略参考,以推进小学教育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学
引言: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就规定,转变教学途径,将过去被动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摒弃,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互动,保障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环境,进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对此,这里在新课改下对小学美术教学展开研究分析,并从教学理念、行为、方法上做创新,加快学生的发展。
一、新课改下对小学美术教师的要求研究
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转变角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维护着与监督者,需要时刻保持先进的思想与敏锐的洞察力,顺应时代发展,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并做好积极、有效的教育指导工作。在具体的美术教育中,就要求教师善于总结经验、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问题探究,挖掘教学存在的系统性规律,并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性理解,结合教学与研究内容,积极塑造正确的教师形象,更好的辅助学生学习。另外,科技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被信息化所替代,信息化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准备、教学课件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工作,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是保障学生获得良好教育的基础,需要教师不断做好能力提升准备。
⒉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小学美术课程属于人文类艺术课程,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性能力,思想情感能力有很好的培养效果。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应该着眼于挖掘美术教育中的素质文化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美术理念、美术技术指导、鉴赏能力培养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思想观。同时,教育要满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思想,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不断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效果,才能激活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美术课堂创新策略
⒈融合多样元素,构建课堂愉悦氛围
在整个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在教学中都占了极大的篇幅,因此在学习与理解上,学生的观点更倾向于传统认知思维,而这也体现了美术这种艺术表达在传统元素中应用的广泛性与深度性,因此在学习美术知识时,更多人愿意以传统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而对现代元素的理解存在明显的误区。随着美术教学的深入,美术的现代流行元素被挖掘,并应用在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创作中,并受到了一众青年人的喜欢,这是美术发展的一次创新,也是发展潮流融合的必然过程,它保持着社会进步的活性,同时也烙印了时代的特征,这与美术的传统美学价值是一致的。因此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换一种姿态融合现代化的美术元素与思想,其实是对当前教育的一次创新,对美术教育的发展与提升是有巨大帮助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关系到艺术发展、传承的重要问题,教师需要认真探索,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总体水平,为学生营造愉悦学习氛围。
⒉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画材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的融合。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体系性。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突破教学条件的限制,形成体系性的教学内容,将多种有关联的美术知识内容有机衔接起来,从更高的层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内容,让学生形成艺术美学观念,让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有更加宏观的理解和认识,提升教学总体水平,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如,针对小学学生绘画艺术材料不齐全的情况,教师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让学生就地取材,挖掘生活中的传统艺术元素和流行艺术元素,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目标。
⒊注重课堂导入的创新
对于教学而言,好的课堂导入是良好教学开端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需要做好导入环节的设计,为后续教学做足充分的铺垫,才可以更好的推动教学发展。而高品质的课堂导入需要满足几点要求,如具备兴趣元素,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把握教学方向,能够提升教育质量等。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就需要在课堂导入阶段融合德育教育,打造更加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将美术的学习内容与德育教育做有效关联,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熟悉的内容,增强对课程教育的亲切感,使得课堂更加融洽,活跃。,如教师基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导入生动化的美术学习场景,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浏览优质的美术作品,并结合美术作品的美景,给学生普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成长经历,以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之余,也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思想品质。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的欣赏和学习时,教师给学生播放戏曲人物的一些经典角色形象,并介其背后动人的故事,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渗透学习,实现课堂的创新。
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性开美术德育创新
美术教育作为学生艺术启蒙、感知美学的基础,在很多情况下本身就具有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品质的作用。而在美术教育的创心中,就可以尝试融入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情感去理解美术作品,并增加对美术的理解与兴趣,这样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般来说,美术教育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与素材,可选择性很高,也更富有趣味性。授课时教师需要从中细细把握,挖掘其中德育教育元素,并通过良好的教学手段,来全面性推进德育教育。如美术教育中就包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美德元素,学生在学习知识,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充分感情渲染,以激活其中的德育教育元素,如孝道元素、爱国元素、感恩元素等,这些在作品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良好的把握,如在学习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艺术》《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自己家乡的图片,并结合对家乡理解,融入感情去学习课文,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做好引导,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环境参观,了解学校的文化,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后感进行美术创作,这些都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热情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同时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德育、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加快学生发展,为以后升学打下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50):155-156.
[2]刘大芳.新课改理念下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4}(17):141-142.
[3]杨晶晶.小学美术教学中游戏化方式的应用探析[J].读写算,2021,{4}(1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