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刘伟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水利建设事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周围生活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泽通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刘伟    北京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水利建设事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周围生活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河道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河道主要是发挥防洪作用,同时需要实现供水功能和旅游景观效果,有效平衡自然生态环境。在河道内乱开采、乱挖、乱布设各种建筑物,影响河道防洪功能,如果发生极端天气,无法及时排除雨水、山洪,会引发洪涝灾害,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充分发挥出河道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现状;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7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河道堤防护岸施工的进行能够为我国的河道管理带来帮助,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河道堤防护岸施工的效果达到要求,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对工程情况进行了解,使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河道堤防护岸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堤防护岸的形式进行明确,借助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施工水平,可使施工达到相应的要求,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1河道防洪的现状
        1.1河道建筑物和河堤护岸问题
        很多河道上都不同程度修建了河道建筑物,而一些建筑物由于建成时间比较长,河道管理不完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比如一些跨河道桥涵由于年久而忽视了维修工作,导致桥涵发生淤积问题,弱化了河道防洪排涝作用;在现代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管理不完善破坏了河道两侧堤岸植被,再加上长期受雨水冲刷堤岸两侧土地,导致河道堤岸坍塌引发水土流失,河道堤岸发挥不了防洪排涝作用。
        1.2河床泥沙淤积问题
        甘肃干旱少雨,很多河道常年发生断流问题。由于河道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而导致一些工程建筑、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堆放在河道中,严重堵塞了河道,使河床逐步抬高,削弱了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在汛期局部发生断流,引发洪水漫滩问题,威胁到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开发河道两侧的堤岸,造成河流污染,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再加上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进入河道,增加了汛期洪涝灾害的破坏力。
        1.3河道防洪设计标准低
        一些河道流经区域防洪标准比较低,无法满足生态水利建设发展速度。施工企业降低设计标准,主要是为了节省工程施工材料,但是这样会降低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发生暴雨等极端天气之后,将会影响到河道排洪的畅通性,从而导致洪水泛滥。
        2河道防洪治理措施
        2.1加强清淤整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流资源管理不完善,为了保障河道防洪排涝效果,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明确细化河道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积极开展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维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河道整治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结合河道淤泥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全面清理河床的泥沙。建立科学的河道防洪规定标准,提高河道防洪功能。管理人员要定期安排人员清理河道中的生活垃圾,避免河道发生断流。如果淤泥没有污染可以选择填埋等方式,避免污染到河道周边环境。如果出现了严重的河流断面问题,河道管理人员应安排机械设备疏通挖掘,河道断面面积进一步扩大,能够顺利开展清淤工作,提高河道防洪、排洪能力。
        2.2加强河道堤岸防护
        汛期发生洪涝灾害之后,洪水冲击河道堤岸,因此,需要提高河道堤岸的稳定性,落实河道堤岸工作。


选择坡式护岸方式,在堤岸上部利用混凝土或混凝土预制件以及土工织物等材料,在护岸下部利用斜坡合金钢丝石笼和混凝土预制件,优化堤岸效果。也可以设置墙式堤岸,主要是利用直立式合金钢丝石笼挡墙或混凝土挡墙、浆砌石等护岸材料,这是一种刚性护岸,可以优化整体堤岸,有效抵抗水流冲击力,优化防洪效果。利用生物工程方式,主要是利用植被防洪,如果植被还没有形成,可以利用稻草等作为护岸材料,在堤岸表面上铺设这些材料,避免遗失土粒。利用人工方式营造卵石河床和自然沙滩,也可以起到显著的防洪作用。
        2.3适当提高堤岸高度
        河道堤防护岸施工中,部分区域存在着高度不足的情况,影响了防护效果,造成的问题比较显著。在提升堤岸高度的时候,可按照以下要求开展施工,首先,应分析河道及堤防护岸是中的隐患问题及河流的情况,对长期以来的变化情况、洪涝灾害问题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对堤岸的高度进行适当提升。其次,在提升堤岸的高度的时候,应考虑到实际的问题,对生产及经济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堤岸的高度调整能够符合实际的要求,进而使施工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保证工程的建设效果。
        2.4加强工程施工组织
        河道堤防护岸施工的进行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情况,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使施工能够符合实际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建设。河道堤防护岸施工的组织应得到全面完善,首先,河道堤防护岸施工中的技术应为成熟的技术,应用效果应符合要求,部分技术虽然理念比较先进,但是自身难以得到有效的实践,同时在部分细节上缺少有效的控制,因此,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使施工技术的应用发挥出更好的作用,通过对技术的试验及分析来保证应用的效果,可充分发挥出技术的作用,以获得更好的施工效果。其次,在施工组织中,需要完善材料及设备,河道堤防护岸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各项材料及设备的搭配及使用应符合正确的方式,使其在施工效率上得到提升,进而为工程的建设带来帮助,使水利工程的质量达到实际要求。
        2.5提高河道设计标准
        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排水管网系统,治理低标准的河道,提高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确定防洪工作重点区域,制定较高的防洪标准。完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排洪的最大洪水位,合理控制汛期突发性的洪水。加强检查、巡视河道堤防,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共同完善河道防洪功能。
        2.6完善防洪排涝体系
        根据汛期特征以及河道防洪标准,制定科学的洪水排水管网系统,专项整治不符合标准的河道。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防洪排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排涝系统。布局规划整体流域的防洪工作,全面协调河流及河道。根据河网特征,将城区和工矿企业作为重点防洪区域,完善防洪标准。在汛期前专项检查流域河网,及时处理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段包干防汛任务,通过逐层落实,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2.7合理选择河道断面
        为了使河道治理满足防洪需求,河道需具备较大的行洪断面,河道管理人员根据设计要求,监测枯水期河道的水面宽度和水深度,不仅要达到防洪排涝需求,同时需要优化整体河道堤岸景观,可以选用复式断面,降低水流的冲刷力,避免在河道河床发生淤积问题。利用复式河流断面,主要包括河滩和河床,同时发挥河床水作用和滩地行洪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视觉美感。
        结束语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的选择关系到了施工的效果,因为水利工程河道发挥着防洪排涝作用,要加强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优化防洪体系,完善城镇地下排水管网系统,使河道防洪能力不断提高,保护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生态水利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洪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122.
[2]蔡保国.北方地区格宾生态护岸结构形式选择及质量控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1):113-116.
[3]于鹏.新宾满族自治县山区河道生态治理措施体系构建研究[J].地下水,2020(1):209-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