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 李响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李响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整个水利建设行业得到稳定且长足的发展空间,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河道的问题与治理一直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之一。

北京市潮白河管理处 李响   北京市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整个水利建设行业得到稳定且长足的发展空间,随着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河道的问题与治理一直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之一。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预防与管控措施,导致河道出现大面积污染问题,使得地表水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化问题。所以,在对河道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立足生态发展需要,有规划有目的的做好河道改造工作,从整体上强化整个河道工程的使用性能,增加建筑寿命,提升实际使用年限。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生态保护的重视和加强,人们对河道管理更加重视,有些地方在做未来发展规划时,也提出了河道发展规划。河道发展规划首先得明确各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因而需进行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划定主要考虑河道现状、河道内的水工建筑物,还有安全行洪、水生物繁衍等情况。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
        1.1河道被占用情况严重
        自古以来,人们在选择居住区域的时候都是傍水而居,水源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我国河道分布也是相对较多,基本上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河道的存在。但是在近些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河道治理的重视,导致河道出现被占用的情况,从而破坏了河道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不仅无法起到防洪作用,还对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从而使河道处于一种边污染边治理的状态。
        1.2缺乏生态治理的分析
        自现阶段的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于河道的全方位认知,所以在管理中单一性功能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以农村地区为例,在开展河道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农村本身环境的限制,只是关注岸堤的建设,并未对河道污染问题作出改善,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日渐严重。至于城市河道治理中,虽然说相较于农村地区在思维意识上有所提升,但是就整体规划而言还是有所欠缺,重点体现在污水废水的排放方面。因为在城市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工业产业,加之人们日常生活的所用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之中,导致河道环境恶化。总体而言,也就是说在当前河道治理过程中人们缺乏对于生态治理的认知,从而导致河道环境日渐恶劣。
        1.3忽视施工中污染问题
        为了确保河道工程能够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建立起一个系统性较强的河道水利工程体系,使其能够自成一格来解决河道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但是施工单位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污染问题的防治,导致施工建设对于河道治理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状况。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像是施工垃圾的乱丢乱放、施工废水的排放等等,都是由于缺乏对于河道的保护思想所导致的,对于河道治理而言会造成极大的阻碍。
        1.4河道治理形式化严重
        除去上述问题之外,在河道治理中还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河道治理过程中过于形式化,不能与实际情况作出结合,尤其是在施工建设中,缺乏对于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只是按照固有思维来展开治理工作,这直接对治理结果造成极大影响。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解决问题的措施
        2.1河道改造
        进行河道改造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河道发展与水环境治理工作得到有效结合,不断提升改造水平,满足实际发展需要。对河道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的过程中,要始终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进行有效融合,做好对河道周边环境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工作,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保证其可行性与科学性。要求相关参与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在建设改造期间不会对河道造成二次污染问题;重视河道安全性和稳定性发展要求,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进度;强化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到河道治理工作的始终,有效利用护岸和绿化周边的方法,提升河道改造的绿色环保价值。与此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安排好河道景致,在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能够吸引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升其商业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2加强防汛部门自动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其所发挥出的作用愈发重要。就目前而言,在各个发展领域,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全面覆盖于使用。在此发展大背景下,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运用先进管理技术,保证河道治理效果。
        需要在目标河道整个流域建立完善的骨干通信网络,此环节是保证河流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用过网络信息的传输,实现流域不同分支之间时间线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工作进展,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现阶段,我们国家长江流域附近已经开始使用信息交流发展技术,通过对计算机和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可以将可编程的计算机应用其中,通过程序上的优化设计来提升计算机本身的智能化程度,使其在面向大数据处理工作时能够更加轻松快捷,做到能够根据程序的不同而发出相应的指令,实现对当前河道治理有效信息的交互工作,将自动化技术有效应用于防汛部门,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当汛期到来之际,做好相应紧急预案。
        2.3积极应用生态护坡
        生态护坡治理方案是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的生态护坡就是应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提升工程的环保性和整体施工效果。在具体施工工程中,需要了解河道实际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传统河道护坡硬化处理方案进行改造升级,提升生态性建设的有同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问题。在现代化的河道治理工程中,已经普遍应用了生态护坡,大量种植绿色植物,对其整体布局进行规划调整,,不断提升河岸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河道治理工程必须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整体空间结构布局,选择适当的绿色植物品种,并优化空间搭配。
        2.4运用网格生态技术
        网格生态技术的主要功用就是护坡,以网格状的建设来减少岸堤的水土流失,也促进河流水体与河堤的生态交互。在施工中以混凝土或石头等耐腐蚀的网格结构来保护河堤,形成网格状的组织。此技术拥有经济效益好,适用范围广,可以保证河道稳定的优点,并且在网格中可以种植植被,进一步提升稳固性,也提升美观性;但是在施工中要注意河流的流量和流速,不适合在大流量、流速快的河流中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保证水利河道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就需要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全面合理的管控工作,在实际施工和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监理合理有效的改造处理方案,运用多种方法,保证河道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强化河流和护岸整体使用性能从源头上避免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对保证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和入住品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完善施工细节,把控施工过程,为水利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贺登杰.水环境治理的水利措施与实践[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9):43-44.
[2]赵俊.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魅力中国,2020(9):343-344.
[3]闫伟露.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4475.
[4]马焕春.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优化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20(8):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