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怡婷
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0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提高教学效率现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永恒课题,同样是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小学美术因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拥有着诸多优势越发受到重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必须全力以赴提升教学效率,促使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够得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美学教育
引言
在过去教学模式中,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长时间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地位。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新机遇,在素质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紧紧跟随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个性特征,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改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一、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
(一)处处渗透着美学教育
当前阶段,美术课堂教学的开展,并非仅仅是完成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即可,还需要使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更是实施美学教育的有效平台。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各种各样的教学技术和工具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对多种风格和国家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直观的欣赏,使美学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美学意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发现、创造美的能力。
(二)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
生活是艺术的策源地,但艺术又高于生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同样具备艺术的独特特征,即与生活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无论是造型还是设计模块,都将美术艺术的特征全面地展现出来,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作为基础的,继而对其中涉及的哲学、美育以及艺术进行深入挖掘,与学生认知特点十分相符。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色彩辨识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彩笔对实物色彩进行简单地绘制是教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可以帮助学生经历色彩的形成过程,进而掌握色彩形成原理,逐渐形成良好的色彩辨识能力。首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三原色”相关的知识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白纸和水彩颜料展示出来,并将不同的颜料一起倾倒在白纸上,在颜料流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颜色变化。白纸上的颜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会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在演示的同时为学生介绍三原色的概念和相关变化规律。然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每位学生都进行亲自操作,对颜色混合的变化进行亲身感受,并尝试进行规律的总结,进而增强对三原色原理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有效锻炼,还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辨识能力。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艺术来自于生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所教学的知识,以此为基础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有效渗透。通过生活中直观的实物或者节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增强学习的体验。例如,在学习“团扇”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扇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欣赏颜色、造型各不相同的扇子,直观、形象地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工艺品。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扇子的特征;扇子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扇子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有哪些?”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对团扇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对团扇形成深入的了解。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于微课对团扇绘制过程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为团扇设计精美的图案,并将团扇送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以便提高团扇的使用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团扇这一工艺品,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注入新鲜血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除了可以优化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更好地推动绘画教学的有序开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并将其巧妙地与绘画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构建出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兴趣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所构建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能够为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比如通过应用投影仪,能够为学生讲解鲜明生动的图案;通过录像功能能够对各种工艺品的细节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例如,学习完“家乡的古建筑”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搜索与古建筑相关的材料,并围绕“古建筑”这一主题,可以独立完成,也能小组合作进行网页的设计,介绍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叙述与古建筑相关的故事,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古建筑文化。最后由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并利用大家的强大智慧对作品进行完善,通过综合对比网页作品的优缺点,评选出最佳网页作品,对优胜组成员进行相应奖励。由此一来,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构思、配色等能力,充分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引导体验创作情感,丰富学生美术活动
美术新课程中指出:“情感性不仅是美术学习活动的突出特点,还是美术必备的品质之一,所以美术教学对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审美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使学生对生活和自然产生无限的热爱,进而树立创造幸福生活的远大理想。”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要重视学生美术情感的培养这一重要的基础。最近几年,绘本教学法得到了迅速普及,特别是创意绘本,对于学生头脑的活跃、心智的启发十分有益。在阅读和绘画中,学生总能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情怀也往往是从惊喜中产生的。绘本的内容都十分的丰富,还蕴含着独特的情绪,比如《齐柏林飞艇》内容比较欢快愉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语言和画面十分幽默;《猜猜我有多爱你》画面特别地温馨。教师可以将绘本有效利用起来,以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为基础,根据绘本的情绪脉络,进而控制好整个课堂教学的进度和节奏。
以《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树上苹果的数量进行认真观察,并体会鼠小弟此时内心的心理活动,并让学生仔细观察鼠小弟的动作表情,从而懂得为什么绘本上会编写“放弃吧、鼠小弟”这句话。通过学生对书中情感的感悟,并将情感不自觉转移至自身,从而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并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合理应用。由此可见,通过绘本辅助教学,有助于将“半小时课堂”落到实处,让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不仅缓解教师教学负担,还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进而优化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永不止步对教学的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提升,不断增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借助于先进的现代技术,引导学生体验创作情感,帮助学生得到更好地锻炼和发展,为美术教学改革注入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马玉龙.信息技术下彩陶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家长,2021(08):145-146.
[2]李盟.新视野下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智力,2021(08):25-26.
[3]潘婷.创意课堂精彩纷呈——巧用VR提升小学生美术创意实践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