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蔡夫宁
[导读] 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对学生整体的合作精神予以培养,就需要关注集体体育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具有参与其中的兴致,学生间才可以展开密切的合作
        蔡夫宁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永兴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对学生整体的合作精神予以培养,就需要关注集体体育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具有参与其中的兴致,学生间才可以展开密切的合作。教师还有必要组织集体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在比赛时强化合作意识,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当然,家长也是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家长资源,借助学生与家长间形成的亲密关系,来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配合度。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精神;培养措施
        引言:在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进行衡量的关键标准之一便是是否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如今,一些小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并未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所以,体育教师有必要根据体育学科自身的特征,对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强化学生自身的合作精神。体育活动是在学校内部开展的,运用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致、习惯与能力进行培养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养,促使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道德素养,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计划性的教育活动。
        一、集体性的体育活动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提升集体体育活动整体的执行力,对学生自身的合作精神进行培养。在小学当中存在着诸多的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需要关注集体体育活动整体执行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强化学生合作意识。比如,在进行早操活动时,早操的气势往往可以映射出班级的班风与班貌,一些班级关注集体的形象,在早操的过程中,学生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动作能够达到标准要求,但是也有部分班级学生表现得拖拖拉拉,动作有气无力。早操是班级的脸面,唯有齐心协力,专心地听口令,认真地做操,班级早操才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方能强健体魄、振奋精神[1]。除去早操,小学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足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在锻炼学生自身意志力和耐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在比赛活动进行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彼此形成亲密的关系,长时间密切配合,力往一处使,这便是学生亲密配合、达成默契的表现。上述体育运动的进行均建立在小学生遵循集体的规范、长期配合的基础上。唯有在集体活动进行过程中互相了解和磨合,才能够达到对个人利益予以舍弃、对集体利益进行维护的效果,合作精神也会因此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落实自身的合作意识,使得体育教学课程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彰显出来。
        二、集体性的游戏活动
        借助集体性的体育游戏活动助力学生间开展有效且有序的合作。体育游戏活动自身具备趣味性、观赏性、合作性与娱乐性的特征,所以备受学生喜爱。体育游戏活动指的是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之下开展的体育运动,其要求团体当中的个体遵守相关的游戏规则,结合游戏活动的进程,相互配合,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才可以快速有效地落实游戏任务。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灵活地发挥体育游戏活动的价值,引导学生能够自觉遵循体育活动规则,对学生自身的集体主义思想进行培养,强化学生自身的团队意识,促使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进取精神。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体育教师可以将趣味性与情节性比较强的体育游戏活动引入其中。

比如,在“快快排队”的游戏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引导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分散开来对马儿跑与小鸟飞等动作予以学习,在集合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角色,快速地排列成为4个不同的纵队,对学生快速学习与理解口令的能力予以训练和强化[2]。再在体育课堂上玩这一游戏时,体育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戴头饰,要求学生四散开来进行开飞机、学溜冰、赛车等模仿性的动作,之后,学生在听到口令之后能够按照要求对队伍进行整合,排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醒周围的同伴,促使体育队伍能够达到最好的表现状态。学生在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后,体育教师可以使用竞技类型的游戏活动来对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进一步进行培养。比如,体育教师组织进行“迎面接力跑”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组队,商量好跑步的顺序,之后,接棒人站在相应的起跑线后面,右手前伸做好接棒的准备工作,传棒人右手将接力棒竖起来传递给下一棒接棒人,接棒人在握棒后便能够快速地向前冲。自由组队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同学或伙伴,强化合作意识,降低掉棒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使得体育竞技活动的成功率得以有效提升。
        三、亲子性体育合作活动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探索亲子性质的体育合作项目,对家长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运用。事实上,体育活动仅仅依靠体育教师占据的课时是远远不足的,教师有必要对家长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运用,使得家长能够在家庭当中为学生们安排恰当与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父子之间开展“仰卧起坐”或者双人跳绳的活动等,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夯实父子感情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所以,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家校合作教育机制的创建,对家长自身的价值进行有效彰显。著名的教育学家表示,父母是孩子最原始的教师,其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性也是最大的。家长与体育教师需要保持相同的步伐,才可以构建出教育体系的合力机制[3]。部分孩子在家相对懒惰,对运动充满恐惧,往往会呈现出多吃少动的状态,因此会出现肥胖的状态,生病状况出现的概率也比较高。对此,教师与家长需要配合起来,为学生制定出每天的锻炼计划,家长在家庭中负责检查与监督。当然,体育教师也有必要合理地组织进行亲子运动会,促使学生能够在家庭当中也可以感知合作意识,从而能够将这种精神与意识落实在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中。
        结束语
        综上,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小学体育教师有必要强化学生自身的合作意识与精神,结合《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当中“健康第一”的思想内容,设计出更加有趣的集体性体育游戏活动,促使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参与积极性。教师有必要组织开展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相关赛事当中强化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家长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使得学生和家长形成亲密的关系,在家庭当中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岳月.小学体育课开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董国永.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张益菲.浅探学校体育教学中合作精神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
        2015(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