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品质课堂的节奏游戏渗透——奥尔夫乐器奏响音乐课堂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 刘艳兰
[导读] 品质课堂的一个要求是高效,在课堂中追求学生的真实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法中使用的乐
        刘艳兰
        东莞市厚街卓恩小学  
         摘要:品质课堂的一个要求是高效,在课堂中追求学生的真实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法中使用的乐器,称之为“奥尔夫乐器”。分为无固定音乐乐器和有固定音高乐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以节奏为基础,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奥尔夫乐器是常见、也是常用的,它能唤醒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内在的情感。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学也形式多样化,给小学音乐品质课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字:品质课堂    奥尔夫乐器   节奏游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前言: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教学方式单一,尤其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纪律明显差,更是苦于得不到好的解决方法。“品质课堂”的提出无疑是给这种现象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久旱逢甘雨。“品质课堂”追求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方式多元,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与学方式及课堂样态。这些理念的提出,给了音乐教师较大的发展空间,从传统的以知识理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德育人的教学模式,而奥尔夫乐器的加入给小学音乐品质课堂点亮了明灯。
        一、奥尔夫乐器的概貌
        奥尔夫乐器分有固定音高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乐器两大类。有固定音乐高的乐器可以奏出简单的旋律,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则可以起节奏作用的。一类没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一般以四大类为基础:木质类:单、双响筒,木棒,木鱼、蛙盒等,声音清脆、明亮无延音。散响类:沙球、串铃、其特点是音量小,声音散,能奏出持续音。皮革类:各种鼓类乐器,一般有共鸣声,声音低沉,音量较大。金属类:三角铁、碰铃、口琴、碰钟等,最大的特点是延音长,清脆。这些乐器都制作小巧且精美可爱,不需要学生专门训练或是系统学习就能演奏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通过编创些节奏游戏来玩,则会让孩子快乐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从中能起到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课堂教学实例
        (一)以音筒为主奏乐器的实例
        奥尔夫乐器中的音筒是按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级做出来的,从中央C到高八度的C,每一个音筒都有一个固定的音高。将它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上,给小学音乐课堂增添不少欢乐。用它来学习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级可谓是恰到好处。学生不仅能很快记住音级名称,又能准确唱出音高,在演奏乐曲的同时,全体学生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学会用耳朵去听,时刻准备敲出自己的音。如,用音筒演奏《小星星》,低年级的孩子对这首歌曲都非常的熟悉。将音筒按音高顺序分发到每个孩子的手上,在黑板上写出音级名称和简谱,学生试着边唱歌曲边敲出相对应的音高。一开始肯定会有错的,我们允许孩子犯错,恰恰是犯错能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和凝聚力,一旦中间出现在了错音,或是错的节奏,学生会立马听出来,并且同时看向犯错的同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犯错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少。当学生都熟悉了这八个音后,我们则可以让学生分组来演奏全曲,进行一场比赛,小学低段的孩子,最有好奇心和好胜心,这种演奏比赛能更加激励他们的斗志,整个课堂都充满了乐音。
        (二)以双响筒为主奏乐器的实例
     双响筒,木质打击乐器,也有高低两个音,敲击声干净利落。在人音版第2册《时间像小马车》一课里,加入双响筒这一打击乐器是最好不过了。在课前,玩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教师用木棒敲击双响筒的左右两个筒,听听它像什么声音,并且模仿出来。由于木质乐器独有的特点,学生很快就能猜它像马蹄的声音。接着,教师可以敲出不同的力度敲出强和弱的声音,表示马蹄声的由近至远或是由远至近,将课本的知识点渐强和渐弱润物细无声地渗入。老师不需要去绞尽脑汁讲理论,只需要通过游戏将知识融合进去。


    (三)探索乐器的实例
        节奏的练习也可以搭载奥尔夫乐器这样的小快车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节奏练习的时,切忌操之过急,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从简单地模仿入手。并且一种音型或是节奏型,一定要多操练几遍,直至能够让学生记牢,并且快速拍打出来。在一年级第一册《放牛歌》一课,歌曲的中间有间奏,× × ×× ×这条间奏跟前一句的歌词节奏是一样的,学生很容易能学会,教师可以把奥尔乐器的手铃、沙球、铃鼓、碰钟等各种乐器放在一起,请学生自己先探索每种乐器的声音,并且试试看应该怎样演奏它,接着让学生把选好的乐器加入到歌曲的间奏中。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学生独立完成,在这过程中学生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观察,发现并且辨别好与不好,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此时则只需要给予学生一点指导性建议,这样的演奏姿势好看吗?如果换另一种会不会更好看,这样演奏声音好听吗?换成另一种演奏方式会不会更好听?让学生自己辨别,学会聆听,这样比纯粹的理论灌输更加有效果。
        (四)以鼓为主奏乐器的实例
        奥尔夫无固定音高的乐器里,皮革类为各种鼓类乐器。一般有共鸣声,声音较低沉且洪大。将鼓加入课堂那简直就是乐翻天,学生对于鼓的热爱,那真的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基于学生的这种痴迷,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玩出更多的花样来。一般开始我们可以将鼓放置讲台正中间,请每个学生依次上来,用自己的方法将鼓动奏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鼓的好奇心强,对鼓的接触也不是很多,放手让低段的孩子来玩鼓,一定会给教师一个惊喜。当学生对喜进行了一番探究后,教师则可以介绍鼓了,鼓的材质、用途及如何演奏等等 ,这样学生对鼓就不会再陌生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和学生玩一些小游戏,加深学生对鼓的了解。如: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人一个鼓且每人只能演奏一拍,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奏法,注意保持拍子、速度不能断。用回旋曲式,每一组老师随机叫号,凡叫中的号就为此组的主部,其他三个人依号的顺序作为三个插部,如3号被叫中,则要3 1 3 2 3 4 3。一首简单的回旋曲就呈现出来了,如果班级人数较多的话,我们可以再把每组的人数增多几个。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师只要做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就好,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则可以教给学生。
        (五)用声音来讲故事
        奥尔会乐器也可以用来讲故事。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组,一组是无固定音高的乐器组。教师编一个故事,学生用自己的乐器来表现故事。如:一只小松鼠在草地上寻找食物,固定音高乐器用一串上行的音阶把松鼠送到树上去了,在树上,钢片琴高音上的颤音就是它在啃松果,双响筒偶尔的敲响是不好的果子是时不时地被松鼠丢弃,一串下午的音阶又把它带回了地面,沙球轻轻地响起,突然天空下起了小雨,小松鼠赶紧跑回巢里,手铃轻摇,它的尾巴还摇来摇去,不一会,三角铁带它入眠。这里要求孩子有敏锐地观察力,选择恰到好处的乐器来表现故事情节,如果当孩子一开始不知道如何选择乐器的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先用动作来代替,不用演奏任何乐器。只用哑剧形式就可以讲故事了。
        三、反思与思考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我们重新去定义,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满足不了现在的学生。人类在进步,我们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奥尔夫乐器进入我们小学音乐主题堂已有些时日,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更懂得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如何去与他人合作。同时也让教师以更轻松、更便捷的教学法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和音乐素养的陶冶。
        以上这些总结出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心得体会,旨在今后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把奥尔夫乐器运用好,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的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2008.1重印)
         [2]王洁,马骁琪.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乐器的运用探微——以无音高打击类乐器为例[J] 北方音乐 2018(23)
         [3]高博.普通小学低年级阶段音乐课中奥尔夫乐器的教学应用[J] 人民音乐 2018(12)
本文系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
课题名称:节奏游戏在小学低段音乐唱游课中的运用研究
(课题编号:2019GH314) 的项目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