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丽娟
长沙市望城区星城实验小学 4120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逐渐发现舞蹈的影子,舞蹈和音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是音乐的一种形体表达方式。小学阶段开设了音乐课程,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音乐的舞蹈,能充分激发出音乐的灵魂,体现音乐的魅力。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增添多样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音乐课程内容。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舞蹈进课堂;实践探究
引言
小学音乐教师十分重视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同样可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舞蹈课程如果与音乐课程相结合,便可以为音乐教学带来新的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新时代学生。
1小学音乐教学融入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①舞蹈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舞蹈律动带有舞蹈属性,要求学生充分伸展肢体,在节奏带动下进行展示。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对舞蹈律动有特殊情结,如果能够参与到舞蹈律动活动之中,其学习热情会更高。舞蹈律动带有表演性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舞蹈律动激活学生创造思维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舞蹈律动与学生学习诉求高度契合,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舞蹈律动的创编任务,让学生参与到创编活动之中,以激活学生思维。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律动创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创造力、探索力,这对促进学科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③舞蹈律动提升学生具象认知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音乐表现形式虽然比较直观,但其内涵却比较抽象。教师利用舞蹈律动开展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律动中形成具象化认知。音乐有极强的渗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舞蹈律动操作之中,可以让学生真切地触摸到音乐的灵魂,自然形成音乐认知基础。舞蹈律动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既要认真聆听,还要进行思考和内化,运用体态动作表达音乐生成,需要对音乐节奏、韵律、情感等因素进行综合把握,其训练价值极高。
2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进课堂的实践探究
2.1课堂内容的扩展
音乐课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唱歌,掌握节奏,理解舞蹈。但是,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是不可能引导学生深入音乐的内心世界的。因此,教师需要安排课堂内容的拓展,使学生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音乐课的拓展内容也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例如在研究中大型鼓和小型鼓时,作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思考工具,想象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而不是乐器的声音,还可以让学生拍打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在舞蹈动作与音乐内容的简单结合中,学生不仅进一步掌握了课程内容,此外,学生可以对各种乐器的声音和形式有更广泛的了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2.2课堂上准备舞蹈教具
为了能够在音乐课堂上融入舞蹈元素,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舞蹈教具。
例如新疆舞所穿的服饰。服饰穿上以后整个人的气质也就跟着变化,利于学生掌握音乐特点,结合舞蹈很容易进入到一种全新的音乐学习状态。再就是精美的面具、头饰等等,这些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能够使得他们融入舞蹈角色当中,更深层次理解配乐的情感,使得自己精神变得更饱满。诚然,这其中也需要教师多创设情境,例如用互联网将某个民族的舞蹈视频引到课堂上,以这样的方式唤醒学生舞蹈的欲望。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组织引导作用也因此得到了体现。
2.2舞蹈律动形塑学生学科素养
音乐学科教学有自身规律需要遵循,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阶段,要对教法进行创新和探索,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舞蹈律动将舞蹈与律动相结合,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舞蹈律动强化了律动的特征,不能是单调的肢体运动,需要增加一些舞蹈意味,这对学生来说有更大的挑战性,也形成更多的创造机会。而如何作出合理的设计和组织,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舞蹈律动有更多看点,自然会生发更多学习成长点。如《摇篮曲》旋律极为舒缓,其节奏也比较慢,学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反复多次地播放,要求学生跟随多媒体学唱。在学生逐渐找到节奏感以后,教师为学生推出了演绎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舞蹈律动,准备参与班级展示表演活动。学生听说要进行集体表演,都显得很兴奋。教师进行小组划分,深入到学生之中,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律动编排,并对学生训练进行监控,对学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各小组都能够顺利进入演绎环节。在课堂表演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倾情演绎。教师现场为每一个小组打分,排出小组名次。
2.3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舞蹈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的实践过程,可以通过创编舞蹈的方式进行呈现,鼓励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创编舞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勇敢地利用舞蹈这样的呈现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开始编舞过程中,首先应当充分了解音乐的调性和旋律,如果是抒情一点的音乐类型和旋律,舞蹈也应当与其相适应,在动作和表情管理上要尽量做到温柔舒缓,这样才不会显得那么突兀。如果音乐的基调和旋律属于欢快的类型,就可以在舞蹈的编排上融入一些身体幅度较大的动作,并且在面部表情管理上也要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学生可以将自己脑海当中出现的任何想法融入舞蹈的编排当中,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舞蹈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具有良好的观看体验
2.5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需要设置音乐情境
根据小学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因此,如果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参与音乐课程,他们也需要通过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学情况或音乐内容,以促进学生能够融入音乐教学。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歌词、环境、内容、情感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情景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必须明确音乐教学的内涵,了解音乐的故事和感受,要学会抓住音乐吸引学生的要点。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融入舞蹈实践,有利于让学生从舞蹈表现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到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让学生在享受音乐旋律的过程中,激发音乐课程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胡颖丽.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探讨[J].数码设计,2017(11).
[2]杨静汝.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J].北方音乐,2020(09).
[3]朱笑秋.让舞蹈融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北方音乐,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