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21316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不良情绪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教师在实际开展小学生情绪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联合教育,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识别他们的不良情绪,并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引导情绪化之后的行为能够合理,帮助他们形成应对不良情绪的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信念,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情绪管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十分关键的成长环节,教师需要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全面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积极心理学主要体现在积极特性、积极主观体验以及积极组织系统三方面,根据对各种类型与阶段的人群的心理品质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小学时期的学生有很强的心理品质可塑性,所以教师必须要增强对他们积极心理学的渗透,进而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积极情绪特点
积极情绪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在后天环境以及先天潜能的作用下产生的高级情感,其中包含乐观、希望以及幸福等良好的情绪。这些积极的情绪可以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心理成长,积极影响他们的幸福指标以及生活规划。经过我国专业的心理学者研究发现,小学生表达出来的积极情绪主要能分成6大维度与13种积极情绪。6大维度主要包括灵性、人性、智慧、勇气、超越以及正义。为了培养学生可以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需要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掌控情绪的能力,小学时期是学生关键的发展以及成长阶段,也是他们形成管理情绪能力的最佳时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但是行为过程,也是学生感受情绪必不可少的环节[1]。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培养目标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形成管理自身情绪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精神以及爱党爱国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变得任性妄为,拒绝所有人的管束,并且心理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变化主要分为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小学生可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授他们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就应该重视发展他们的领导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轮流当班级干部,为小学生创造平等的管理和服务机会,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探讨开展班级活动,小组之间合作进行。同时,还要使高年级的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可以为低年级的小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另外还要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诚信的良好品质,让他们学会说真话、做实事,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引导小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检讨,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形成勇敢坚强的良好品质,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三、小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情绪是最直观的心理表现,可以清晰地体现出人们对待事物的心理活动。小学时期的学生通常会利用一些行为去宣泄自身的情绪,有些时候外界和自身的主观意识会产生较大的冲突,导致小学生产生不良情绪,这时他们会选择极端以及逃避等方法来面对,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和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在小学生年纪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他们思想意识的提升。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好好学习就会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并且在心理上也得到很强的满足感,进而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但是如果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对学生提不起兴趣,就会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会使他们产生无能感以及自卑心理,最后致使他们逐渐出现消极情绪,对后续的学习自暴自弃,同时长时间在心里积压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发泄,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阴影[2]。
四、发挥积极心理学功能作用,提高情绪管理的实效性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小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也有了全新的内容以及更高的要求。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分析小学生在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本意义是为情绪管理教育引入积极元素。充分发挥情绪管理教育中形成的积极情绪的作用,促进情绪管理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在情绪管理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教育也有了全新的标准,为教师顺利地开展情绪管理工作明确教育目标。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转变了过去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注重的内容,把注重需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逐渐转变为关注小学生良好品质以及美好心灵的培养,重视对小学生的认知、情绪体验与社会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把怎样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当成了教师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了新的问题。最大程度发挥情绪管理教育中产生的积极能量的作用,促使情绪管理教育可以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
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可以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师引导小学生调节自身情绪的时候,需要充分注重他们的积极心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发现并合理运用自身的内在潜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及道德品质。在教师引导小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以及良好的品质,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资源来充分发掘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潜力,并帮助他们努力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教师要想合理有效运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明确积极情绪的意义,并引导小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情绪,努力地掌握情绪。在认知、情境和平衡等不同的角度全面管理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可以学会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真正实现做情绪的主人。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小学生应该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要合理地管理情绪,为今后健康快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3]。
在积极心理学中提出培养个体积极心态的理念,教师要以此为指导培养小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主要是注重人们良好品质以及美好心灵的形成,从注重人们的疾病与弱点逐渐转变为重视人们的良好品质,从注重消极情绪转变为注重积极情绪。作者分析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绪,在他们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完成对其积极情绪的引导,使小学生可以正确地看待学习和生活,比如乐观、希望和宽容等良好心态和情绪,为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课堂情绪管理现状
在探究情绪管理的活动中,是经过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有关心理学的专业人士从个体的角度分析,在关注积极自我情绪暗示的前提下,把个人的自我情绪管理融入到企业工作人员的情绪管理上,在科学激发员工情绪、提供积极环境下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强团队凝聚力。但是在教育事业中,通常仅仅需要教师适当地发泄自己的工作压力,管理好自身的不良情绪,对于小学生并没有情绪管理的教育。还有些教师只重视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并没有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感受,致使学习氛围比较枯燥死板,他们的学习热情比较低。
六、帮助小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
(一)给平静的课堂及时丢颗“石子”
如果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那么就会使课堂变得平静、沉闷,一味的灌输式教学也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厌烦情绪。所以,在实际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的情绪变化,防止课堂中出现沉闷的氛围,特别是形式较为单一的课程。
例如,在进行体育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正式上课之前查找与体育知识密切联系的真实案例,在给学生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进去,为枯燥的学习课堂添加趣味性。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状况,如果发现小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要第一时间给枯燥的学习投入幽默的石子,为学生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情绪。
(二)制造教学情景,提升学生学习情绪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的限制,因此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他们这一心理特征,合理地开展引导教学以及情景教学,在加强他们好奇心的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情绪,进一步促使他们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4]。
例如,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有趣的体育竞赛、角色扮演或者自制体育器材等活动,在给学生讲解体育知识的过程中,融入适当有挑战性的游戏,在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就可以完成的目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就会对体育课程产生较强的学习热情,并获得良好的成就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体育知识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三)合理引导学生情绪
有些小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外向,在课堂上非常的活跃。这些学生因为年纪小的原因,极易因为太过活跃而导致收不住,从而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我表现上,忽视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需要科学有效地引导他们的积极情绪,把他们的活跃性格带到学习中。还有些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在课堂中过于沉闷。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但是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教师也需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积极引导他们。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情绪太过兴奋,过于重视在课堂中表现自己,这时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合理地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适当地减少他们在课堂中的活跃度。针对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坚定的眼神激励他们,使这些学生也可以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互动中。
(四)给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学习目标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那些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极易对学习新知识出现负面情绪,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觉得自己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会受到其他同学以及教师的嘲笑,导致他们就算遇见不懂的问题也不敢提问,长期下去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他们就会出现在课堂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根据这部分小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他们设置问题,让他们可以稍微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5]。
例如,教师需要在正式上课之前给这部分每个学生都创建课堂回答的任务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需要难度适当,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实现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挑比较容易的问题来点名让这部分学生回答。在他们达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小小的成就会激励他们,使小学生逐渐学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他们积极学习情绪的产生。
(五)防止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出现骄傲情绪
在小学时期中,部分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小学生极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对于课堂中比较简单的问题不屑回答。这样的情绪倘若经过长期积累,极易使他们出现骄傲、目中无人的情绪。根据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堂中给这部分学生创设难度比较高但是又不会消耗他们学习热情的目标以及问题,使他们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还有很多全新的知识自己还不够了解。并且,这些小学生通常比较争强好胜,教师还能够通过经过激将法促使他们去研究更加深刻的问题和问题[6]。
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知识储备给他们设置难度较高的问题,点名让他们回答,在他们回答不上来之后,教师再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指点他们,之后最终的答案还是要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样不仅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对于知识掌握得还不够,从而使他们消除自己的骄傲情绪,学会虚心听讲教师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管理小学生情绪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参与度,为小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改变认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转移、发泄等方法虽然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部分消极情绪,但是这样的的方式是治标不治本的,暂时可以使他们忘记,但是内心的不良情绪始终难以解决,教师可以利用理性情绪疗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的消极情绪。通常情况下,人们觉得外界因素是导致小学生情绪转变的主要因素,但实际上他们之间并没有之间的关心,我们对一件事的信念才是导致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小学生出现不合理信念主要表现在对要求的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等。
例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件事的信念来管理他们出现消极的情绪。当学生考试成绩并没有达到他们要求的时候,教师不要责备他们,换一种角度去鼓励他们,比如“你考的已经比很多同学都好了,只是太马虎了,下次继续努力一定可以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不仅可以较大程度上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积极思维
生活对于人们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果在你关注美好的时候,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会发生在你的身上。但是如果你过于关注消极情绪的时候,那么你就会觉得自己经历的所有事物都都不尽人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为学生营造积极美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走课堂学习,带他们到公园、艺术馆等地方,让们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洗涤他们的心灵,使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缓解、消除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教师也要经常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让他们在友爱的环境中开心学习、健康成长。
八、结束语
在教学环节中,管理小学生的情绪是比较细致的任务,虽然感觉比较困难,但是倘若掌握好方法,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变化,那么这项工作就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怎样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管理好小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并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孟雅雯.新媒体时代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情绪管理团体心理辅导发展现状与展望[J].记者观察,2019,(6):116-117.
[2]高银喜.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9(19):191-192.
[3]周甦,孙越异,徐静.情绪管理课程对三年级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70-71.
[4]李赫.小学高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研究——以哈尔滨某中心小学为例[J].新西部(下旬刊),2019,469(6):61-62+120.
[5]马忠梅.对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探索[J].新课程(上),2019,(4):227-227.
[6]苗玉英.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9,(12):49-49.
简介:黄明芳(1974.07月),女,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小学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