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婷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第二中心小学 510900
摘要:人们在实际的学习的生活中,总是伴随着疑问和探求问题的心理,而这种状态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会促使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从而探究问题的本质,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因此,让学生在求知欲的推动下学习相关知识,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继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针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模式展开探究。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引言: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和思维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合理利用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自觉探究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设计合适的问题,使其充分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更多的思考,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这个环节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收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因此,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整体认知水平,要让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相融合,以此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在设计问题时,留出更多的悬念,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如在学习与“公因数”有关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的方式展开引导,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小猴子在秋天的时候得到了48个桃子,要与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分享这些桃子,并要将桃子平均分给伙伴们,请问它应该分给几个小伙伴?有几种分法?针对这个问题情境,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积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小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一定的问题,能更好地集中其注意力,使学习效率得到充分提高。
二、营造和谐的问题氛围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充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因此,学生能在听到老师的问题后,进行积极思考,并进行大胆发言[2]。但由于其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会产生一定的错误答案,需要教师的更多鼓励,对其自尊心给予更多的保护。由此可见,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良好的课堂氛围能让小学生更加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并能在思考问题时集中注意力,为其更好地发展创造力提供有力支持。另外,教师要注意在用问题引导学生时,要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既能为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又要适当地肯定学生的解决方案,使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和“位置”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并提问:分别从模型的正面、侧面观察模型,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先对此展开判断,当有的同学回答“是一样的”时,教师对其给出的答案不做判断,而是让学生亲自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从而加强学习印象。
三、从生活中搜集问题素材
要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小学生加强投入,因此,教师要用合适的问题展开引导,使其充分发挥调动作用,让数学课堂能充分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业务素养,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学生更多的指导。与此同时,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能加强联系生活实际,对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提炼,并设计相应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趣味性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带着问题听课,并能做到一边听课一边思考,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教室中的物品进行延伸,提问:同学们知道一支铅笔的重量是多少克吗?让学生展开猜测,最后得知一支铅笔的重量约为30克,从而对克有较为实际的了解。
四、选择有效的问题呈现方式
要让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其导向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合理选择相应的问题,优先选择能充分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当前阶段具备的认知能力出发,设计开放性较强的问题,以交流和沟通为基本目的,选择相应的问题[3]。同时,要注意选择的问题能突出教学的重点,避免满堂灌,从而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重点,即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对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分析和描述的过程,并了解统计的意义。能结合相应的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找到解决的方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校要定做新校服,现在有红、黄、篮、白四个颜色可选,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如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对喜欢各个颜色的人数进行有效统计?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设计统计表,并对其展开具体分析,让学生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程能有效开发小学生的思维,使其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得以充分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重视提问的过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习惯,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在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中锻炼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对问题的筛选,要让选择的问题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学习的数学知识,又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花,崔涛.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华夏教师,2019,13:10-11.
?
[2]高娟.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7:80-83.
?
[3]罗水琼.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273-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