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赵慰春
[导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开展生活化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赵慰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638500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开展生活化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生活化问题;策略分析
        引言
        初中化学的许多知识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基础化学知识教学,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化学知识,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根据生活经验发现化学知识和化学理念。教师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探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化学教师要重视生活问题化教学,引导学生在化学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化学知识,用化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教学,既能够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在初中化学中开展生活化问题教学的作用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生活化问题教学方法的使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提出的要求,对初中化学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生活化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分析化学问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这对化学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引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现象,利用生活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化学知识,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所吃的食物的主要成分,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食物中哪些成分对人体有益,哪些成分会危害人体健康,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知识,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二)指引学生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促使学生了解生活现象原理
教师结合生活现象开展化学教学,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了解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洗洁精中化学成分,探究洗洁剂去除油垢的原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生活现象的认知能力。
二、关于初中化学开展生活化问题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生活现象营造教学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的欲望。生活是化学的起源,而化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开展教学,为化学知识提供事实依据,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化学。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燃烧和灭火”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如在烹饪过程中锅中着火,厨师盖上锅盖,火就会自动熄灭;当火比较小的时候,浇水就可以熄灭;而当火比较大时,浇水反而会助长火势。让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火燃烧所需的条件。学生通过探究将了解到火燃烧需要氧气,当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火就会因为缺乏氧气而熄灭,用水灭火也是同样的原理。而当火比较大时,少量的水不但扑不灭火,水中的氧气还会增加火势。生活化问题教学能够增加化学的生活气息,让化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师开展生活化问题教学时,应将生活现象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在化学内容设计中引入生活现象,设计生活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探究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生活化问题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善了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对此,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不再将化学教学停留在进行简单的知识教学和帮助学生解决化学问题、应付化学考试的层面上,而要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将他们脑海中的化学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在生活中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例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盐”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盐有哪些,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盐除食盐外,还有硝酸钾、硫酸铜等。教师还可以列举生活中误将工业用盐当作食盐而引起的中毒案例,让学生讨论其中的原因,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以及特征,构建新的知识框架。生活化问题教学能够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主动学习化学,有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相融合,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离不开实验。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化学实验与生活相结合,设计生活化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水的净化”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将大自然浑浊的水变成清澈的自来水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这几个过程。沉淀和过滤是为了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吸附是为了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和部分不溶性杂质;消毒是为了灭毒杀菌,以此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净化的原理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水净化的实验,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分析装水的容器会产生水垢的原因,思考软水与硬水的区别。引导学生利用加热观察水蒸发后的残留物质,分析水垢的化学成分,利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了解生活中硬水的危害,掌握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化学实验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在实验中亲自动手感受到化学物质的奇妙,他们进一步探究化学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将得以激发。同时,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利用化学资源开展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教育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结束语
综上述,生活化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生活出发,立足于生活探索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师使用生活化问题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郝建锋.浅析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70.
[2]许文峰.浅谈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0):69.
[3]何登文.如何基于化学核心素养进行生活化问题教学[J].读写算.2018.(25):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