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研究 吾尔古丽·玉努斯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吾尔古丽·玉努斯
[导读] 森林资源不仅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还能够优化人们生活环境。森林中具有诸多自然资源、生物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生活需求,保障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但森林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应用营林技术对病虫害进行合理控制,保障森林稳定生长意义重大。

新疆克州阿合奇县林业和草原局 吾尔古丽·玉努斯 843500

摘要:森林资源不仅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还能够优化人们生活环境。森林中具有诸多自然资源、生物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生活需求,保障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但森林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应用营林技术对病虫害进行合理控制,保障森林稳定生长意义重大。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营林技术
        引言
        营林技术目前在病虫防治方面应用较为广泛,营林技术主要可以分为营造新林、栽种苗木、苗木收获以及林地抚育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进行配合,最终可以达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但是营林技术在病虫害防治的应用中,最主要的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点,制定不同的方案,使用具体的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的影响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病虫害种类已经突破8000种,而其中能够有效威胁到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病虫害也超过200种。在此基础上,病虫害对林业的侵蚀面积不断扩大,对经济造成的损失不断扩大。从现阶段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来看,主要有松毛虫、美国白蛾、白粉病等。需要林业部门分别针对以上病虫害类型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病虫害问题防治的针对性。此外,在病虫害问题的影响下,森林的修复难度也在持续增加,从而直接打破了林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并进一步增加了病虫害的种类,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与此同时,针对这些问题,部分林业部门的治理工作缺乏有效指导,尤其在化学药剂的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林业的二次破坏,造成有毒物质残留等问题,也污染了土壤环境,不利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持续性发展。
        2森林病虫害生成因素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有其内在的生成规律,当前阶段,森林病虫害激发因素的产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受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基于人与自然主体地位的确立,人与自然形成一种剥削与被剥削、供给与被供给的二元对立的矛盾关系,此背景下人类对森林无节制的开发、使用和破坏,导致森林资源面积不断缩减,林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态脆弱,森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降低,自愈能力削弱,病虫害对森林的侵蚀能力增强,是一种人为的主观性因素;2)病虫害的自然运行规律,病虫害的生成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发生机制,基于生物演化的特点,在森林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形下,病虫害也在随着森林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增强了自身的耐药性和抗逆性,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病虫害自适应能力的增强更多的是人类不当行为的结果,人的过度消费行为使全球气候环境发生的剧烈的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的自然天敌在人为因素下逐渐地被消灭,生物链关系遭到破坏,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运行空间和环境[2]。尤其是人在对病虫害化学防治中,不当的农药消杀行为,在破除虫害的同时,也对维护林业生态的有益物种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病虫防治方法无形中为病虫害创造了有利的环境;3)贸易往来对生物病虫物种的携带也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频繁交易的社会环境下,国外病虫物种随交易物外带携入,增强了森林病虫害的多样性和危害性;4)种植植物物种的单一性或非协调性。单一化种植植物物种或种植方式的不当也为病虫害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3.1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提升效率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活动中,借助更加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在病虫害防治活动开展过程中,考虑到其危害性强,在短期时间内就能够大面积的传播。通过建立相应的病虫害预警机制,在森林病虫害出现的初期,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


对于相应的工作人员来说,在较短时间内找出病虫害爆发的原因,并且能够了解病虫害发生的类型,结合更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率,除了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还需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整体质量。
        3.2增强预防虫害的观念
        防治病虫害并不是只做到除治病虫害就可以的。如果只是在病虫害对树木有威胁的时候,采用一定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除治,这样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消灭病虫害的。并且除治一次病虫害之后,还会有下一次病虫害,这样会更加浪费时间。如果想要防治病虫害,就需要对病虫害进行一些预防措施,从根本上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让病虫害没有机会侵入树木。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预防病虫害的观念,需要增强病虫害预防观念。
        3.3优化苗木选择
        首先对周边环境的土壤、日照和温度进行分析,选择具有较强抗病力的苗木,与本地区环境相适应,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引进新型植被时,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对引入苗木进行检疫,严防带入病害、虫卵等。确定其指标符合规定要求,安全引入。
        3.4增建森林隔离带
        森林隔离带对于防治病虫害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只是一个树木受到了病虫害的侵袭,这对于整个森林没有很大危害,但是如果继续将这棵树与其他树木放在一起,病虫害有可能会侵入到其他树木中,最后有可能整个森林的树木都会受到病虫害侵袭,这时需要建立森林隔离带,将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树木与其他树木隔离起来,才不会让一整片森林都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3.5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处理病虫害
        林业部门对森林病虫害缺乏完善、科学的防御措施,常选用大量喷洒农药进行控制。此种做法不仅对病虫害的杀伤作用较小,还严重污染了自然生态环境,甚至会杀死部分病虫害的天敌,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如此反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有关部门并没有对杀虫剂的使用量进行规定和试验,使用量少无法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使用过度则会使林木上留下农药残留物。特别是当前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人们更加倾向于利用农药进行病虫害控制,这会提高林木的抗药性,不利于今后的林业发展我国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应用规模应该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需要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并普及应。通过使用生物性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物品,有效减少化学物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并降低化学物质对病虫害天敌造成的影响,促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可持续控制。
        结束语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通过加大森林病虫害重视程度,提高防治质量;更新森林病虫害防治理念,优化防治方案;加强科学技术投入,创新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建立预警机制,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时性以及科学运用生物技术,开展综合性防治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目的。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工作展开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金桂平.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实践[J].南方农机,2019,50(24):55.
[2]刘晨晨.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优化途径初探[J].种子科技,2019,37(18):96+98.
[3]王泽民.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J].种子科技,2019,37(18):111+114.
[4]王善坤,徐慧艳.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9(23):249-250.
[5]裴源政,贾德成.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35):6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