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刘劭阳
[导读] 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体现,与植物造景手段的选择关系密切;在认识到植物造景作用的前提下,在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使用植物造景方式,提升设计效果。本文首先总结植物造景的作用,随后探讨植物造景过程中采取的手法。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刘劭阳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体现,与植物造景手段的选择关系密切;在认识到植物造景作用的前提下,在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使用植物造景方式,提升设计效果。本文首先总结植物造景的作用,随后探讨植物造景过程中采取的手法。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造景;手法
        引言: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涉及到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可见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说明植物造景的价值与作用,并结合风景园林设计的场景环境,探索应用植物造景的策略。
        一、植物造景作用
        1.环境优化。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强调与环境的融合,凸显植物造景的优化环境作用。完整的风景园林设计成果,综合体现不同类型植物的特征,丰富现场观众的视觉体验。由于植物的生长节律特征各有不同,通过植物造景有助于整合不同植物的个性化特征,充分体现植物造景的美感因素。例如不同种类花卉,在生长规律、色彩等方面都表现出独到的特性,实际上也是不同类型的美感。通过植物造景方式,实现多种花卉美感特征的有效融合,体现植物造景的价值和意义。应用植物造景手段,提升风景园林体系的层次化效应,呈现的风景园林设计结果更加错落有致,观赏价值明显提升。
        2.环境保护。植物造景需要充分贴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大气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越来越多,对人体的危害效应不容忽视。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占比显著降低。由此可见植物造景的重要性,通过植物造景提升风景的观赏价值,空气得以进一步净化。
        3.休闲价值。风景园林体系中的植物类型复杂,其中不乏枝繁叶茂的大型植物,为观赏游园的人们提供休憩的空间。例如观赏人员可以坐在大树下乘凉休息,结合休闲空间打造休闲景致,发挥植物造景的休闲属性。例如在风景园林中搭建棚架,将藤本植物置于周围,塑造良好的休憩环境。在处理风景园林空间要素过程中也可以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为游客的现场游览提供精确的指导。
        4.经济价值。植物造景也是形象展示的必经之路,对自身环境进行必要的植物造景,有助于提升空间环境的形象展示效果,在经济领域部分场合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在商业谈判场景中,企业采用植物造景方式优化企业办公环境,例如对独栋大楼进行层次设计或者花园设计,发挥植物造景的美化效应。在优美的环境中开展商务谈判,有助于提升本企业在谈判对象心目中的形象地位,间接促成商务谈判,提升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植物造景的经济价值也得以体现。
        5.地域特征。植物造景中选取的植物都是符合所在环境自然条件的,实质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通过植物造景可以推知当地的自然环境类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市树,选择的市花、市树也是当地地域特征的体现,可见植物造景的地域特征。
        二、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1.应用生物学原理。风景园林设计的关注核心在于园林植物,充分考虑园林植物适应的环境条件,综合掌握植物特征,发挥生物学原理的作用。在掌握风景园林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与自然条件吻合的植物类型,确保植物在最贴近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植物造景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于植物搭配,在掌握各种类型植物特征的基础上,有效结合不同类型植物的优势,通过植物搭配达到“1+1>2”的效果,彰显风景园林的多样性。植物搭配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观赏度,为园林观赏创设更优质的环境,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植物造景是一项兼顾传统与现实的活动,通过植物造景感受到园林的自然艺术气息,同时感受到其中浓郁的人文气息。生物学原理的应用,促进植物融合并提升园林景观的多元化程度。


例如在植物造景中引入自然生态系统理念,通过不同植物的合理匹配,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效果。
        2.吻合美学特征。植物造景应当充分贴合美学特征,体现植物本身乃至植物造景的美感。不同类型植物表现出的色彩特征各不相同,通过植物色彩的组合,提升植物景观的色彩丰富度和观赏价值。因此要清晰掌握各种植物的色彩特征,实现不同色彩特征植物的搭配,确保植物造景效果层次分明。
        3.造景方式选择。风景园林设计强调利用植物自然生长规律,体现不同植物的个性化因素,体现植物造景的欣赏度。植物造景中要注重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根据风景园林所在地形环境特征,设定最佳植物搭档,提升植物造景环境的观赏性。群体与个体在植物造景方案中布局错落有致,体现出一种结构美和层次美,凸显植物造景多样性之美。评价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审美质量,应用自然植物造景手段,有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审美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传统造景手法相比于自然造景手法,注重发挥几何结构理念的作用;植物造景依托水平或者垂直的结构开展,注重体现植物造景的群体之美。依托传统植物造景理念形成的设计方案,植物通常整齐排列在一定空间中,通过整齐效应提升美化程度以及游客的视觉感受。
        4.植物配置选择。植物造景过程需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植物的选择一定要对应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确保植物选择配置方案合理科学。植物造景的价值最终体现在生态与审美两方面,也对植物选择提出较高要求。环境对于植物选择的影响不可谓不明显,例如风景园林区域内同时存在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在酸性土壤区域内应当选择耐酸性较强的植物类型;同时考虑到不同类型植物之间兼容效应。如果选择植物过程中不考虑土壤性质与植物之间的兼容性,植物在不适宜的环境中生存,生长成活态势可想而知;不仅降低植物造景的美学价值,经济效益也会大打折扣。
        植物造景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若要淋漓尽致地体现植物造景的效果,需要优质的生态环境作为依托。植物配置选择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标准,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其中。植物品种的选择要避免单调性,同一板块内尽量选择至少两种植物,确保植物造景错落有致,体现植物造景的自然美属性以及开放性,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视觉体验。植物造景过程中注意不同植物的集成效应,以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规律和季节特征为依托,发挥不同类型植物之间的互补效应,提升植物造景的丰富度。例如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特征,植物造景中可以充分利用颜色的季节变化特征,达到塑造氛围的效果。在植物造景中充分把握季节性特征,尤其要注重植物在各个季节中最美的一面。针对植物的选择充分发挥时间序列的作用,把握植物的时令变化特征,丰富风景园林设计的效果。
        5.艺术效果。植物造景与艺术设计有较多的交集和融合点,即便是开展多层次的风景园林设计活动,仍然要掌握不同类型植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在掌握植物综合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搭配、景观调和等方式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例如在景观配置场景中,注意景观的韵律性和节奏性,提升植物造景景观的规律性,通过植物造景感受到风景园林设计的景观格局。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将艺术性理念与植物造景相融合,注重艺术手法的应用,为植物造景赋予更多的人文自然因素,体现植物造景的艺术价值。
        结束语: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工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设计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植物造景的价值,在园林设计活动中巧妙应用植物造景理念,发挥不同类型植物的组合优势,提升风景园林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洪君. 基于风景园林中对植物造景设计搭配探究[J]. 现代园艺,2021,44(04):61-62.
[2]张世杰.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园艺,2021,44(02):95-97.
[3]曾艳. 试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21,15(02):80-81.
[4]董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园艺,2020,43(18):110-111.
[5]侯砚麒,陈旭东. 基于风景园林中对植物造景设计搭配探究[J]. 福建茶叶,2020,42(04):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