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邹书金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邹书金
        遵义市第五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缜密的思维来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毫无疑问,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适用于现代教育,高中物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学科特征,有效地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非常重要,因为物理教学过于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其中包含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务必调节好教学方式,由于现在的教学情况已经出现了巨大改变,之前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所以改革和调整迫在眉睫,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归纳和思考,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探究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方式。
        1、物理观念
        物理属于以科学性为主的学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严格标准。具体而言,学生唯有具备优秀的核心素养,方可具备良好的科学观念以及科学思维,具备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使其对物理学科更加感兴趣,从而对所学物理知识加以灵活运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对物理的学习理解,学生可以形成物理学基本观念,基于此对客观世界做出了解认知,使其可以对自然界构成与规律以及现象等做出了解,并树立良好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如运动、物质观念等,均属于高中生理应具备的重要基本观念,同样也属于学生了解认知客观实际的关键基础。
        2、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滞后,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仍采用以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单向”教学难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信息反馈,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及时做出变换或者进行侧重性的讲解。其次,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理论与公式、定理都需要学生记忆与理解,也是有着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还很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极少安排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与探究性。再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质量。高中物理有理论知识体系大、实践性较强等特征,这决定了物理教师除了要有过硬、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生动、活泼且富有深意的教学技巧。但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参差不齐,这会直接影响高中物理教学的进程与质量。最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非是独立、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的。
        2.2实验课程相对缺乏
        在高中阶段,物理既是学生刚接触的知识,又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由于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很多高中学校不够重视实验教学,缺乏物理实验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有效组织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3.1培养学生解答物理试题的技巧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审题是高效解题的首要步骤,任何类型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大部分习题会将关卡设置在题干中,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被题目迷惑,进而得出错误答案。教师可借助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确题干中的常见障碍,使学生看清问题本质,增强审题能力。其次,教师应使学生学会转换思维。部分物理问题给出的条件相对有限,学生可能在阅读题目后无法明确解题思路。这就需要学生及时转换解题思维,明确问题属于哪种类型和模型,并寻找正确答案。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练习才能积累解题经验,进而掌握解题技巧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注重解题细节。例如,在受力分析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受力的对象是哪个物体,要使用规范的符号标注每一个力。在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学生一定要明确哪个是初状态,哪个是末状态,哪个力做正功,哪个力做负功。若不能把握细节,则容易出现错误。


        3.2高效实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物理学习与物理实验是分不开的,然而高效的实验探究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对比物理教材上的知识,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究更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应该把实验知识和物理原理进行有效结合,借助实验挖掘物理原理,通过原理彰显物理知识结构,又借助实验掌握物理知识。如此,学生才能在物理学习时有效运用知识,实现高效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时,教师需要借助实验测试分子直径的大小。在生活中要用到很多测量工具,有丈量所用的卷尺,还有平时用的米尺等,但因为分子直径太小,学生难以用眼睛测量,所以教师可以把微观变成宏观,再通过计算得出分子直径。在实验期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油酸分子的性质,因为在将油酸溶液滴到水面时,分子会平铺在水面,学生可以把测量面积当作油酸分子的面积。此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依据生活实验与自身想象展开分析实验现象。
        3.3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要求正确定位师生关系,综观以往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物理教师扮演着权威者角色,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向学生灌输知识,长此以往,形成教师讲学生被动聆听和记忆的现状。虽然此种教学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然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十分疲惫,课堂教学方式亟待改革。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课堂是一种具有开放特征的微观生态系统,师生均为课堂教学主体,采取师生与生生互动方式,将传统灌输与记忆的教学方式转为对话—互动的双向教学模式。当前很多物理教师在讲解知识时都会为学生演示教材实验,如果仅根据教材步骤演示实验,那么依旧会陷入教师占据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物理学习观望者和被动听讲的死循环中。高中物理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灌输知识者转为问题引导者,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实验中的知识,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和感悟物理与生命、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3.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突破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现代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在线实验、教学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降低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通过建立合理的物理表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师还可以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直观地感受知识。
        3.5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素养
        学习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优秀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务必重视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教育培养,这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均起到十分关键的影响和意义。教学期间,教师应基于物理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依托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做出充分地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优秀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同样可基于教学知识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元的实践教学活动,对课内教学同课外时间加以充分结合,以此培养学生优秀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3.6重视"实践"活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物理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物理事实,要多让学生观察、思考、感悟,特别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多让学生观察、动脑、动手,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并不陌生,感觉到所学物理知识就在身边,真正使学生通过观察、参与实践活动,探索事实的本质,从而养成"先理解,后记忆"的习惯;进而达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力、热、电、光、声等物理基础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这些现象时时处处均在,应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而感悟现象的实质,进而掌握所学的物理基础知识。如:讲光的反射、折射,让学生拿着平面镜、棱镜操作演示,通过演示自然会明白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规律,棱镜性质等。又如讲高中"物体平抛运动",让学生拿一小球在平台上站立,向下面平抛,同一人在不同高度平台抛出,或不同人在同一高度平台抛出,学生很容易感悟到平抛是属于对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的两种合运动,进而知道水平射程决定于抛出时自水平速度和抛出点的竖直高度。
        结语
总之,高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但是物理学科理论性较强,正因为如此,教师才需要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技巧,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永生.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必要性及手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3(8):42.
[2]冯亮.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课的学习兴趣[J].现代交际,2013(3):143.
[3]刘聪.高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6):132-133.
[4]蒙淑懿.浅谈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0(01):23.
[5]蒋忠明.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