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成都市新都区南丰小学 四川省 成都市 6105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知识过手。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它既能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沟通,还能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本文以相关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需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实施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实施途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条件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面对当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思想,深入去学习满足新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还应该传递给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教授他们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应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变“教”为“学”。此外,师生间还应塑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积极加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他们互动、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学内容的选择
传统的课堂模式以习得知识为中心,因而课堂设计的重点通常关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锻炼上。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则注重学生的探究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教法,还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特点及差异性,把握好导与学、教与学的关系。同时,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情境导入,辅助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启发式”教学放在首位,把教材内容“活”化。
3.合理分组及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组的要求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划分小组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考察,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特长、个性、人际交往情况以及兴趣和爱好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分组才更为科学,进而达到组内成员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我校根据学情,通常将6人划分为一组,小组成员包含优等生,中等生和待优生各两人。小组合作学习还需成员分工明确,才能更好地履行彼此的职责,达到小组共同的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具体实施途径
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景
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可以更具开放性,设计一些“一题多解”或“一题多法”的问题供学生探究。这样,学生就不会害怕说错,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五年级数学《分饼》这堂课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一日八戒去化缘,寻来了五张饼,可悟空一看问道“我们四个人,现在有五张饼该怎么分呢?”
通过设立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去推理猜想,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
这一类情景,能够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教会他们用数学的视角去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五年级《精打细算》小数的除法中,可以这样设计:甲乙两个商店对同一款牛奶推出了促销活动,甲商场5包奶11.5元,乙商场6包奶12.6元,请问如果购买同一商品,哪家优惠力度更大?
这样的问题,很多同学家庭购物时都有遇到过,同学们觉得很贴合生活实际,于是都积极参与思考。所以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课堂参与度。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课程后,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动手运算的过程。数学课堂上学生自学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知道几个定理概念,能做一些计算题,还要有更高的要求,能把新旧知识加以联系,抓住解题重点,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并能把证明或者解答中省略的地方完善,同时标注好哪些懂了,哪些还不懂。
自主学习结束后,便是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每个小组内,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我们的原则是要人人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我先要求待优生发言,要让他们脑筋也转起来,手动起来,避免了这些学生充当“听众”,依赖他人被动学习的情况。大家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进行讨论,归纳总结,自我修正,趋于一致,从而形成小组的最终成果。
3.规范展示,悉心聆听
在展示环节的各小组需选定一个代表作为发言人,这个代表可以轮换,比如相对简单基础的题尽量让待优生来展示,难度中上的题则让另外两个层次的同学进行展示,这样每个人都能获得展示的机会,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展示内容由老师分配,包括书面、口头等不同形式,允许“百花齐放”。其余同学则认真聆听,查找是否有错漏之处。每位展示的同学完成后,大家都要给与掌声鼓励。
4.精彩点评,互动交流
展示过后,其余同学需要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这也是思想碰撞,集思广益,互学互鉴的过程。及时的、合理的、准确的点评,能够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使学生有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觉到发展的价值。点评的过程是对自己探究过程的重新审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也可以对好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将新知内化。
5.反思总结,拓展点拨
大家集体讨论点评之后,教师、学生都要为本次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反思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使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总结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归纳总结型,第二种是拓展延伸型。归纳总结型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老师或者同学可以自己把当堂课的知识点加以小结,可以用文字、流程图、列表等形式形成一个知识思维导图。拓展延伸型即教育者应把本节课数学内容拓展至生活中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转变
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班级访谈,了解到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自学、讨论、探究” 使知识实现了由思想到语言的“再创”,打破了原来强制性和“死气沉沉”的局面,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在这里得以延伸,被访谈的绝大多数孩子(占89%)都感觉到了学习前所未有的快乐,不再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
2.“展示”点燃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小宇宙”
通过访谈获悉,绝大多数学生愿意自我展示的热情大大提高了,为自己小组争得加分荣誉的愿望高涨。同时,学生的心中都充满强烈的团队荣誉感!他们也变得更有自信,心胸也更开阔,实现了由“小我”到“大我”成长。
3.“生生”评价增强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通过访谈获悉,将点评权让位于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的孩子获得了做“小老师”的机会,绝大多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通过对各方面细致的点评,同学们也能发现许多学习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要求下形成的现代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使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形式中,即学到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
参考文献
惠娟. 数学“合作学习”的探讨[J]. 内江科技, 2007, 28(2):156-156.
周香夙.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
朱俊元.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5.
陈国庆.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J].读与写(中旬),2016,13(7):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