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曹婉莹
[导读]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对相关的题目进行描述,问题中需要包含一定的逻辑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数学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曹婉莹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镇马道口小学,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对相关的题目进行描述,问题中需要包含一定的逻辑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数学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但是在目前的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应用题学习存在较大的排斥性,主要的原因是问题内容难以理解,小学生感性思维较强,缺少理性思维,导致了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困难,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新数学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能力和意识提升,帮助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1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数学教材内容存在认知度不强的问题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小学数学教材在应用题内容方面上也有相应改变。新教材中的应用题和传统教材的应用题在设置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再像之前一样将应用题划分为单独的一章内容,而是将应用题相应地分散在每节课上的例题分析或是课后练习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新教材的应用题更多的是采用图画方式将题目进行表达,条件和问题经常隐藏在画面中,题型的种类也有增加。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研究教材,就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解题不清或思维混乱等问题。
        1.2没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
        由于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不太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很难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和影响,这对学生综合发展十分不利。虽然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不完善,但是只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应地加强自主思考能力,还是能对学生自主独立解决问题有所帮助。所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十分有帮助。
        2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2.1编创具备生活性的创新数学应用题目
        数学这门科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题这一题型集中代表了数学科目的这一特征。通过在应用题中巧妙地融入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彰显这种实践性,有效缩短应用题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升学生对于应用题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应用题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百分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向父母询问他们工资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或者其他税务缴纳情况),然后在课上讲解完百分数定义、性质及计算方法之后,结合学生所搜集的相关信息,为学生编创与纳税有关的百分数应用题。这样一来,教师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学生对百分数这一模块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得到相应深化,应用题教学质量因而将得到显著改善。
        2.2强化应用题解题方法与解题步骤教学
        严密逻辑性同样是数学科目的突出特征,这一特征在应用题解答方面的反映,是应用题解题并非毫无章法可循,而拥有一套系统的方法与步骤。教师应在向学生展示某一道具体的应用题解题流程时,同步将解决同类数学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也传授给学生,力求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切实强化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一般而言,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接触到的数学应用题类型有鸡兔同笼问题、植树问题、相遇与追及问题、鸽巢问题等,教师需分别为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1)审题,充分理解题意,并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设问及未知数量;(2)列式: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列出应用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式;(3)计算:应用数学计算知识求解应用题设问之答案;(4)作答:完整描述答题流程,包括算式和文字表述两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应训练学生按步骤完成应用题解题实践,以此有效强化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例如,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小节的教学时,教师除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课本例题的解题流程传授给学生之外,更应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思路:将应用题中所包含的未知数(或根据等量关系巧妙地选择设元对象)设为x,然后根据其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解题中未知数。只有当学生建立起对于方程思想的全面认知与深刻理解时,他们对于“方程法”这一应用题解题方法才能形成扎实地掌握,因此为改善列方程解答类应用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此加以关注。
        2.3重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互动不足
        的问题,教师应突破灌输式教学之局限性,重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环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加入引导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跟上自己的应用题教学思路展开思维活动,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应用题相关数学知识及解题思想的理解,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此加强师生互动。此外,教师也可以建立数学学习小组,推动学生共同围绕一道数学应用题或一类数学应用题展开讨论,实现思想之激荡,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共同获得应用题解题能力进步。
        例如,在进行“比例”这一模块数学知识的相关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道应用题:给一间房间铺设瓷砖,原定使用边长60cm的瓷砖开展铺设工作,共计需使用324块这样的瓷砖;现临时需要将所使用的瓷砖更换为边长40cm的类型,试求相较于原方案,需要多使用几块边长为40cm的瓷砖?教师先让学生以一般方法解答这道应用题(即先算出单块边长为60cm的瓷砖的面积,然后根据所使用的瓷砖总数量求房间总面积,以房间总面积除以单块边长为40cm的瓷砖的面积得出所需要使用这种瓷砖的数量,再减去原来使用的瓷砖数量得到所需要求解的数量),然后再使用比例方法去解答这道题(即根据单块瓷砖面积之比=所需要使用总瓷砖数量之比的比例关系来解题)。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推动他们展开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1)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各自具备怎样的特征?有什么相似处和不同点?哪种方法对你来说更加便捷?(2)通过分别实践这两种方法,你对于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了怎样的新认识?这两种方法在“寻找等量关系”这一关键步骤上有什么共通之处?
        2.4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趣味性
        为进一步增强应用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还原出应用题中所包含的具体情境,以此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情境中展开应用题教学,同样也是将数学应用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注意根据具体数学应用题的特点,在多媒体课件中有机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着力最大化发挥多媒体调动学生视听知觉的功能优势,以此改善应用题教学质量。
        例如,在开展折扣类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不同商场中各类商品及打折方案,创设出相应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和解题积极性,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对比各个商场的优惠力度,确定最终的购买方案,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百分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能。
        3结束语
        在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现代发育特点,设计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且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起重视,引导同学之间增加互相交流,提出不同看法,对于问题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预留充足的独立思考应用题的时间,老师对应用题解题方式的技巧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和学习应用题。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立洋.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关注重点探究[J]成才之路,2016,(32)
        [2]马德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8):57-58.
        [3]雷凤愉.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8(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