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第12期   作者: 黄晓燕
[导读] 本文通过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单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从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中的作用、实践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维度进行论述
        黄晓燕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学区新联小学 山西省忻州市  034200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单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从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中的作用、实践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维度进行论述。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突破概念学习难点,从而加强单元知识点的巩固。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单元复习
        引言:单元复习思维导图是指在完成某个单元的学习之后,运用思维导图对单元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如果教师能够将思维导图有效应用到单元复习教学中,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能有效结合,整个知识结构也会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清晰地描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第一,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梳理思维过程的发展性,以便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第二,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突破概念学习难点。新课程的改革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并且会遇到一题多解的状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教学生用多种思维分析一种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三,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分类整理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单元结束时都需要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单元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知识点是非常有效的。在进行单元复习时,首先,对章节或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整理,提出此章节或单元的难点和重点;其次,全面总结知识点并进行归纳分类;最后,在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和比较,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对同学的评价。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1.运用思维导图突出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小学数学教学本质和目的都和思维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思维的发展不是课本中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复习课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数学思维生成过程,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力、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案例为例,教师通过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达到了初步知识点回顾的目标,第二步可以给学生布置用思维导图绘制整个单元知识点整理的作业。学生在亲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整个单元知识点再次进行回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维导图,从不同的思维导图和不同角度的观察中可以提高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分析能力。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时,因还加了一些任务在其中,导致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会比较粗糙,或者不能很好地结合知识点。但是,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已经开始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思维导图突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的运行需要正确的思维方法,长期的数学教学培养出来的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记忆知识点。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点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是为学生建立一个可以发挥想象思维的空间,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变化,并引导他们从多方面观察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初步设计的思维导图成形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进一步地厘清自己的画图和思维过程,也可以在观察和交流中了解同学的思维导图,并对自己的作品查漏补缺。思维导图是可以用来表达逻辑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借助图形、符号对思想和概念进行描述,其可视化的运用对促进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3.运用思维导图突出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使之与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能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还可以增加多方面的活动经验。“总价问题和路程问题”也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肯德基的模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此情境中扮演角色,有顾客、销售员、送货员等。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角色基础上设计一些问题,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自己设计、计算的过程,作品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提问、交流,能够对本单元中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回顾,特别是对于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何值,积也要乘或除以该值等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点进行了复习,还利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加强教学的实际性,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增强数学教学的生活趣味性。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体现学生的自主权
        由于学生现有概念与思维发展都有所不同,在单元复习教学中,即便是同一单元相同的知识点,学生绘制出的思维导图也是迥然相异。因此,教师在单元复习课上应充分给予学生发挥自己抽象思维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在讲解完有关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及要求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独立自主地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给予学生充分体现自主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位学生自主绘制的思维导图及对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方案,并能够使学生在自主绘图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
        2.加强交流,互学互鉴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与反馈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对话交流的现状就像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润泽的教师另一端是那些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构成的教师”。面对“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现状,一方面,教师应在单元复习课上让学生亲自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框架,学生将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可以加强完善课堂中的这种输入—输出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完成绘制后,应在班里进行展示、汇报、交流讨论、评分奖励,此过程可以有效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倾听。
        3.将思维导图从数学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
        在探究思维导图运用的过程中发现,思维导图和学习方法是存在一定联系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内容整理、复习和创新,不仅可以运用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复习教学中,还可以延伸至数学的其他领域、其他学科以及生活中去。学习内容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每一门学科都有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虽然目标不同,但是思维方法是相似的。所以,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相关知识,让每位学生都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学习。
        四、小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利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更全面、具体地掌握单元知识点,能够更加清晰地厘清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培养学生整体的数学思想。当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提高逻辑性思维品质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15.
[2]李中国,郑玲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9(32):46—48.
[3]李倩怡.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44—3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