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
福州市东升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思辨性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改变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思辨性教学,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产生思考,进一步对题目进行质疑,更深层次挖掘出题者的意图,把握数学概念。但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注意教学策略,不能本末倒置。以下就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辨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思辨能力;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思辨性教学能够改变以往固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本不注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注意思考就无法提高综合能力。思辨性思维不论是在分析题目或者体会数学概念等方面都重要作用。但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引导,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学概念。
一、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数学现实应用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作为基础性教学学科,需要确保整个学科有序性开展。对此,就需要学生们拥有极强的计算、、思辨能力。只有充分地把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才可以推动后续学科的进行。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已有数学计算水平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向着更高阶段的目标去前进,以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之下,学生只有提高思辨能力,才可以增强他们的思维路数和解题能力,为后续学习的开展提供帮助[1]。
(二)强化学生思维的同时,开发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死板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从学生的思维方式来开展的。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去探究,让学生去把握各种数学知识的运算技巧和运算公式。这一部分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就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里融入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更为灵活地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去不断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2]。
二、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一)利用生活化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思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利用生活化的方式去理解、运用数学知识,推动知识的运用,以此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计算技能。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性,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对此教师就可以假设学生们有100块钱去超市购物,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去模拟课堂超市购物的情境,规定物品的价格和种类,并提出疑问“你会怎么使用这100元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们能够积极地思考,利用所学知识来解答[3]。学生们发现自己解不出问题时,就会对新课内容有着进一步的思考。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引入新课的知识,开展进一步的教学。对此,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们基于以往知识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索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4]。
(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小学数学的思辨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强化反思环节,勇敢提出质疑。反思过程就是抛弃以往的阅读方式,重新审视学习内容,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产生疑问在质疑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线与角”中“锐角与钝角”这节内容时,学生需要准确把握锐角、钝角的相关概念,学会如何去区分。通常情况下,在学习这两个角的概念时,可能存在叙述性学习的特点,那么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就需要在网络中去搜寻一些趣味性解说。在开始时就将视频呈现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视频内容上,这样可以更好地记忆视频内容教学。在视频播放完成之后,教师也需要加强学生的记忆,对学生进行提问,包括什么叫锐角,什么叫钝角,引导学生去总结视频中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做出解释,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展开合作讨论
思辨即思考、辩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辩证能力。这种辩证能力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对某一课题进行相互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学习,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探讨。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进行辩证讨论,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看待问题。辩证环节中教师以激励学生为主,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辩证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为学生们去设置趣味小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于计算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加愿意去接受计算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勤于练习。由于数学知识内容比较多,因此其中所涉及到的计算法则和计算规律也比较多。若是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举一反三,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基于数学基础去设置多样的计算变式,让学生能够在这些变式中学会计算。例如,在学习《乘与除》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在讲完方法之后,将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习题的计算。学生们可以拥有五分钟的讨论时间,每组需要派出代表来挑战。最后,计算快且准的一组获胜,获胜组可以获得加分奖励。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好胜心理,增强他们对课堂的关注度[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式而言,思辨性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对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新的思辨性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需要贴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辩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正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性说理、深度性学习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1(19):37-38.
[2]宋斐.重视审题,培养思辨能力——小学数学审题教学中的审辨思维培养[J].知识文库,2021(02):14-15.
[3]杨金龙.在思辨中自主感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32):77-78.
[4]贠海栋.思而深刻,辨而智慧——谈小学数学课堂思辨式教学的运用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2):127-128.
[5]吴文卿.深入概念本质,提升思辨能力——APOS理论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