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习支架” 提升学习品质——以小学低段探寻年俗项目活动《我家过年那些事》为例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赵雪芳
[导读]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处于起步
        赵雪芳  
        山西省晋城市中原街小学     山西 晋城 048000
        引言: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该如何引导他们真正参与其中,并能够实现学习品质的提升呢?
        辛丑牛年的寒假笔者带领自己的班级学生开展了一次“探寻晋城年俗”的项目活动——《我家过年那些事》。本次项目活动的背景源自对“年”的思考——“年”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升,“年味”却在逐渐淡去。因此笔者希望学生在驱动性问题“新年到了,同学到你家里做客,你最想向他介绍你们家的哪一项年俗”的引领下,了解晋城地区的年俗形式和相关知识,感受晋城特色“年”味;并且希望他们在小组合作探究年俗的过程中不仅初步掌握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简单方法,而且能够实现本次项目活动的终极目标——明确“传统文化”与“传承发扬”的意义,这也是本次项目活动的本质问题。
        在这一次项目活动过程中,笔者就是通过多次巧妙合理地利用“学习支架”,在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晋城特色年俗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取得了显著提升。
        一、明确活动目标,合理预设“支架”,指导项目开展
        基于项目目标,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特设计如下四个项目活动步骤:分别为明确“年俗”概念;开展“年俗”活动;
展示“年俗”成果;深入探究 “年俗”。根据活动的时间、方式以及呈现结果,在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支架。如:活动一中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前期调查和资料搜集特设计了以下采访支架:
       
        
        
        
        
        
        
        活动四为了做好班级成果评价特别设计了“评价”支架:

        下列支架是学生在对“晋城年俗”有了广泛了解之后,教师利用1—2节课的时间以“压岁钱”这个年俗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深度探究的方法,正是在这个“支架”的引领下,学生初步明白了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初级路径和深度探究的乐趣。
        
        二、结合学段特点,合理使用“支架”,实现项目目标
        每一个“学习支架”都是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的,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与已有经验的实现对“年俗知识”“年俗文化”主动建构。如:活动一为学生设计的“信息采集单”,从明确年俗“概念”和怎样确定“概念”入手,这不仅引导学生能基于信息单做出自我选择,而且渗透了一种学习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信息采集单”就是一架“梯子”,它使整个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为家庭指导提供了方向。活动二的“学习支架”为探寻年俗实践活动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建议。活动三的“教师支架”是成果展示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贯穿整个“成果展示”的全过程,既有指导意义,又是评价依据,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反思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反思自己对“年俗”的理解,同时依据这个评价标准也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审美”的种子,对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具有奠基意义。
        活动四一开始笔者引导学生在众多的年俗活动中进行“投票决策”,选出大家一致想深入了解的“压岁钱”这个主题,然后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头脑风暴”和“小组分工合作”,指导他们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可视化”,最后利用“班级论坛”分享心得与收获,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压岁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支架”。
        接下来学生将这种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探究其他年俗的过程中,并最终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效果。而且这一活动是学生在前三次活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对年俗知识、对传统文化、对学习方法的“重新认识”与“重新建构”。项目化学习最重要的价值是对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探求,这种“授人以渔”的学习过程,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思维起到深远的影响。
        三、举办班级论坛,延伸“支架”功能,提升学习品质
        活动四的“班级论坛”,虽然形式简单,但效果明显——思维导图使探究思路可视化,PPT结合解说使探究内容系统化,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年俗文化有了深刻认识。这一过程不仅是本次项目活动“二次探究”的成果展示,也是活动四“学习支架”功能的延伸。 下面以杨雨鑫同学的两次成果展示为例:片段一“饺子历史悠久,深受大家的喜爱,每逢新春佳节,饺子就成为一道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片段二“通过这次年俗展示,我了解到了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感受到了年俗的乐趣,有了这些年俗,我们的新年才更加有年味,我们要把这些年俗一直传承下去。”
        片段一是杨雨鑫同学活动三的“年俗日记”,片段二是该同学活动四的之后“感悟收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活动三结束之后该同学对“年俗”的探究仅停留在“是什么”“怎么做”,并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而活动四之后她对“年俗传统”与“年俗传承”的意义有了真正的理解。“窥一斑而见全豹”,正是在活动四的“学习支架”以及“班级论坛”的引领下学生明白了本次项目活动的“本质问题”——“明确‘传统文化’与‘传承发扬’的意义”。当然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等学习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习支架”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即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暂时的支持,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调整方向、理清思路、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是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
        
课题信息: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院“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探索)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195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