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队篮球意识培养及技战术训练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巴三培初
[导读] 在学校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
        巴三培初

        德钦县第一小学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  674500


        摘要:在学校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理解能力,还要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的发展能力。在小学教学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训练活动,对于刚刚迈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群体来说,这对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其综合素质发展能力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小学学校教育要提高体育教学活动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比重,通过选拔对于篮球活动具有学习兴趣以及良好身体发展素质的学生加入篮球队,开展相关训练活动,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还可以满足其在青春期阶段的表现心理。不仅如此,篮球活动还可以促进小学生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身体对抗等各项能力发展,对于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1 小学篮球队意识培养策略
        1.1 发挥教师在教学与训练中的引导作用
        在篮球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深化教师对于篮球意识的认知能力。篮球意识主要指在比赛的过程中,队员通过自身大脑思维的高效活动,而产生的快速技战术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篮球意识,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训练活动过程中,深化队员对于篮球技战术地掌握能力,继而让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正确的生理技能与心理技能的反射性活动。这就要求训练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发挥教学引导作用,继而让队员在阶段性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观察意识与配合意识。并且教师还可以将队员的日常训练活动通过学校篮球馆的监控设备进行摄录,通过训练教学复盘活动,发展队员在训练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强化措施提升其训练效果。
        1.2 将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篮球意识需要教师将训练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在开展训练活动过程中验证指导理论知识的准确性。对于体育运动来说,只有在训练的实践过程中验证运动理论才是促进学生提高自身体育运动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培养队员在训练活动中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让其在训练活动中对于赛场变化形式可以进行有效的球场观察活动,并且根据自身的观察可以对于接下来的球场变化做出合理的预判,继而选择正确的技战术投入到接下来的比赛过程中。
        1.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活动训练意识
        篮球作为团队合作运动的代表,需要队员具有优秀的合作训练意识,而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对降低其在青春期的叛逆程度有着深刻的教学意义。从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成长变化特点来看,其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性格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若是不加以科学合理的教学引导,极容易出现自我意识发展过度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不能产生良好的共情能力,并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但是,篮球训练活动可以很好地促进青少年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集体发展观念,有效降低过度自我意识现象的发展。
        2 小学篮球队技战术训练策略
        2.1 注重技战术教学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篮球意识发展与篮球技战术掌握能力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要培养队员对于篮球运动形成全面的理解认知能力。让其意识到篮球运动不仅仅是各项运动技能进行搭配组合,更要在比赛的过程中对于区域动向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其中包括对于队友的站位情况以及对方的防守情况的有效观察,还要形成正确拆挡判断意识,以及与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战术配合意识。教师在开展训练活动中要让队员了解到篮球比赛是一种技术与战术配合型的比赛过程。在促进队员对于技术掌握能力的同时还要促进其对于战术配合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技战术教学的完整性与全面性。

加强技战术教学的全面性首先需要教师强化队员对于不同运动技巧的掌握能力,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于技术的训练比重,继而提升其实战能力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将不同的战术组合形式内容进行准确教学,增强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对于战术运用的实践能力。
        2.2 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比赛合作意识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团体性的对抗比赛,十分注重队员之间的战术配合运用能力。甚至良好的团队配合能力可以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由于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其冲动性与表现性较强,为了引导其心理成长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开展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更要让其理解合作意识的重要性,要让其知道在比赛的过程中团队配合的契合程度要远远大于个人表现能力,只有在团队有效配合的前提下打出个人的高水准才是整场比赛重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团队的之间合作意识的发展能力,教师应当在训练之余通过各种趣味性的训练活动,提高篮球队员之间的黏合度,让其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深厚的友情,继而提高队伍在比赛过程中的团结性。
        2.3 增强学生在比赛中对于战术的运用能力
        对于篮球运动来说,提高队员的表现力以及配合能力都要立足在比赛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促进队员对于不同战术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让队员把握住每一次比赛的机会。让其在真正的实战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战术判断,继而提高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教师要做到在每场别赛的过程中对于队员的不同运用表现进行科学的运动表现评价工作,要对于整体队伍在比赛的中的配合能力以及对于篮球战术的运用能力进行精准的教学指导工作。教师要注重比赛复盘的教育意义,教师要让队员意识到在每一场比赛过程中,自身的运动表现都会给队伍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内容回放的形式,进行战术总结教学活动,要让其进行自我观察,继而发现自身在比赛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自我分析活动,增强自身对于运动技战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篮球意识发展水平的同时带动其运动表现力的发展。
        2.4 注重日常训练活动质量提高攻守能力
        在篮球技战术训练过程中,战术攻守意识能力对队伍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培养队员对于赛场上的形式变化进行仔细观察的习惯,只有让其充分感知赛场变化形式才能提升运动判断能力准确性。若是自身处于优势当中,就要提高自身攻守兼备的能力,确保防守有力的情况下开展攻势,并且要与队友通过战术配合躲过对方的战术防御,继而提高自身对于整场比赛的掌握能力。教师要让队员意识到在赛场上,形式变化万千,要集中自身在赛事当中的注意力才能做出精准的科学判断,继而抢占赛事先机,提高自身队伍在比赛活动中的优势。因此教师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攻守意识发展能力,提高判断能力的准确性以及对于篮球技战术策略的运用能力。
        3 结束语
        在小学篮球训练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篮球意识发展能力,继而通过意识的科学指导性促进其对于篮球技战术掌握能力的进步。教师要让青少年知道篮球运动不仅需要个人对于篮球各项技巧具有一定的掌握能力,更要在比赛的过程中对于赛事发展形成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并且队友之间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战术配合活动占据比赛优势地位。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还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高其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活动,增强小学生的体育表现能力,促进其身体素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明星.论中学篮球教学训练中对学生战术意识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4):174+173.
        [2]朱文芳.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6):93-94.
        [3]孔双六.小学篮球课中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6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