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园区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研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吴阳可
[导读] 为探索产业园区开展基于特色化发展道路的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对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特色化的营商环境优化思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宗旨,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规划定位与产业发展优化协同、建立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强化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为举措,打造真正的营商环境一流高品质园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吴阳可

摘要:为探索产业园区开展基于特色化发展道路的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对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特色化的营商环境优化思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宗旨,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规划定位与产业发展优化协同、建立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强化市场主体权益保护为举措,打造真正的营商环境一流高品质园区。
关键词:园区,营商环境,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 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指出,中国将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战场,随着国务院时隔30年再次出台针对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凸显产业园区在经济建设的桥头堡地位。产业园区亟需抢抓当前宝贵历史机遇,探索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长沙高新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时代命题下,工作机制先行,出台《长沙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化工程行动方案》,以一把手负责制,高位总揽、强力推进,举全区之力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0年长沙高新区陆续出台区级“援企稳岗16条”“金融8条”“黄金11条”等专项政策,兑现落实扶持资金总计55.11亿元,惠企力度全省领先。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作为全省典型先进经验推介,2020年度营商环境测评再度蝉联全市第一。高端人才持续聚集,2020年新增省“五个100”科技人才、市高精尖等各类人才239人,在全市占比均突破50%。高新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均居全省园区第一位。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企业上市工作领跑全省、位居中部前列。2020年,威胜信息、圣湘生物、安克创新先后成功上市,连夺湖南科创板第一股、抗疫第一股、湖南创业板注册制第一股,2021年6月新增爱威科技于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高新区上市企业总数已达49家,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68%、全省40%。园区排名不断攀升,长沙高新区荣登“2021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9位、“2020亚洲开发区竞争力百强”第31位,在2020年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省会城市第9名。
        二、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体制机制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按照现行管理体制机制,产业园区普遍兼具行政职能,管理和服务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市场化的管理运作机制,与开发运营去行政化和主责主业去社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2、集约节约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园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将引致“拣到篮子就是菜”的粗放式招商,园区物理空间有限,导致一方面对新增优质项目容纳能力日益不足,另一方面亩均效益不高,投入产出效益不理想。
        3、产业集聚效应还需进一步放大。产业园区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参差不齐、主导产业表现不突出等问题,尤其在经济体量、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展不平衡,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有待加强。



        4、产业服务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园区的产业培育效应尚不显著,中小企业梯队的生命力不强。高新区2020年底对623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的一次问卷调查反映出,企业普遍存在政策支持(24%)、融资扶持(12%)、人才招聘(10%)、市场推广(6%)等要素配置、运营能力弱的问题,缺乏必要的产业服务支撑。
        三、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与思考
        产业园区开展基于特色化发展思路的营商环境优化,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宗旨,可积极开展以下探索。
        1、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对内突出园区管理机构在经济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职能重点,优化园区内部管理架构,通过改革创新推动去行政化。对外合作谋求产业园区营运和管理国际化,积极探索以合资或“投资+ 运营”模式,支持以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投资建设、运营园区或者托管现有园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园中园”形式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产业园,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高效率配置。
        2、规划定位与产业发展优化协同。聚焦园区主特产业发展战略,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遵循差异化发展,突出创新引领,培育布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计算等前瞻性产业。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增值,实施精准专业招商。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创新能力的亩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城市提质更新计划。推进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三态”协同发展,构建“产业集群一产业基地一产业社区”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打造真正的营商环境一流、产城融合高品质园区。
        3、建立完善的产业服务平台。强化政策平台宣传推广,实现政策发布、解读、申报、审核、兑现全程“一站式”办理,提高惠企政策知晓度、政策便利性。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创新类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结构设计、员工持股计划、投资基金对接等服务。优化应用场景供给服务,建立应用场景目录,为更多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搭建应用场景,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率先使用推广的创新高地。
        4、强化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加快法治环境建设,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全速推进。深化综合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性。推进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支持商事仲裁机构和商事调解机构发展,为企业商事纠纷提供快捷、高效、经济、灵活的服务。支持境外知名国际商事仲裁、调解等争议解决机构按照规定在区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调解业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红黑名单”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
参考文献:
[1]龙海波.新发展格局下的营商环境优化[J].人民论坛,2021,(20):87-89.
[2]中国南海研究院课题组.迪拜、新加坡成功经验的宝贵启示——其“流量”和“腹地”是怎样创造出来的[J].全球商业经典,2020,(10):100-109.
[3]沈浩鹏李藻儒.产业园区营商环境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2):39-40
[4]曹永萍.对标对表综合施策 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J].北方经济.2021,(06):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