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改善经济管理的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刘洋
[导读]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各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然,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从建筑企业的角度来看,经济管理对建筑业的成本投入和收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703031985112****X   刘洋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各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然,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从建筑企业的角度来看,经济管理对建筑业的成本投入和收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为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全行业还普遍存在管理体制陈旧、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在经济增速换挡、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大而不强,适应能力、管控能力明显不足,反映在结果上即成本高企、利润骤降,生存发展堪忧。为此,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统筹考虑生产经营各关键环节,通过提升经济管理质量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一、建筑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意义
        有效的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够推动企业的高效发展。简单来说,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帮助投资者实现资本利得,建筑工业的资金投入十分庞大,经济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内部资金的使用状况,实现财务预算和成本运算的高效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空间,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优化资源配置,落实经济管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资本使用原则,控制合理的成本支出,缓解企业的经营负债需要有效的制度支撑,而经济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以上内容的改革与进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企业的财务状况受经济管理的制约,只有科学地进行各项监督和审核,才能有效地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新形势下我国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建筑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储备不足
        在建筑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盲目投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的现象。在项目建设初期,建筑企业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工作分析,在不熟悉工程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会造成资金分配的不平衡,进一步阻碍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另外,由于一些建筑企业因资金不足,但是为了维持项目运营正常,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提高了风险系数,进而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逐渐萎缩的创效空间和空前高企的
        生产成本。由于银行信贷相对收紧,去年各行业普遍呈现“钱紧”特征,在建项目投资压缩、新开项目概算削减、变更设计更加困难,“开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同时,上游资金压力进一步向施工企业传导,项目资金到位滞后,各类应收款项和存货居高不下,使施工企业承担起沉重的资金压力。与之相对的是,近年来劳动力价格随着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不断攀升,原材料特别是砂石料价格猛涨,“营改增”以来建筑企业税务筹划更加复杂,临建标准化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征地拆迁、建设工期延长导致管理成本上涨,各种不可控因素陡然增多,导致项目管理的刚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不断放大。可以说,产高利低、微利生存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常态。
        3.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管理落后的重要原因,建筑企业可以有效地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和素质培养,落实企业内部的人才招聘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团队。


企业大部分资金管理的人员都并没有将资金的使用进行系统分析,他们对资金的管理仅仅是从形式出发,只追求账面的好看,却忽视了实际的内容细节化。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这些管理人员的监督,务必保证他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符合企业的财务要求,此外,企业还要定期的加强新鲜血液补充,为其内部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
        三、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开展经济管理的具体对策
        1.转变建筑经济管理理念
        由于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不合理的施工监督方案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应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深化员工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建筑企业应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活动,同时建筑企业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靠互联网和各类通讯渠道,创新建筑经济管理的宣传模式,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同时,建筑企业也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
        2.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管理制度与治理结构
        企业要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规范人员工作和物质使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循环,社会在不断发展,企业的制度建设也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匹配,逐步的改进工作之中的不足之处,借助更加科学合理的系统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竞争性能。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但要完善更要落实,其实企业制定了科学的政策,然而如果员工不遵循也会导致政策失效,企业可以在管理制度与治理结构的完善中加入一定的监管,从而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推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向品牌信誉要效益
        严格标准,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以对产品品质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敬畏设计图纸,重点抓好施工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原材料进场、隐蔽工程工序转换、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过程受控;重点研究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固化施工工序、作业标准和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减少返工及质量缺陷整治工作。
        超前筹划,强化创优创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鲁班奖、詹天佑奖等高级别专业奖项申报的组织策划,尤其注意满足申报要求的相关前提条件;进一步加强企业信誉管理,将信用评价摆在突出地位,尤其是持续充分关注铁路红线督查问题。过建立优良的业绩和信誉,为进军高端市场、高附加值项目开拓道路。
        深化改革,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改革创新是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下,要营造创新环境,优化管理考核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焕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同时也要明确创新目标,立足现场,针对高精尖桥梁、大直径盾构、超高层建筑等重难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成果在现场管理、施工技术、工装设备等方面转化应用,切实提高专项施工能力。
        结束语: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背景下,中国建筑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只有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为了防止经济效益的降低,建筑企业必须进行经济管理的工作,及时地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只有确保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才能进一步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娟.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门窗,2019(21):24-25.
[2]花志华.适应新形势,推进建筑装饰企业向高质量发展[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11):90-91.
[3]瞿凤山.试论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J].门窗,2019(17):64.
[4]秦超.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9(22):101+103.
[5]黄建军.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J].今日财富,2020(14):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