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高跟鞋履文化对比——以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底跟鞋与清代花盆底鞋为例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9月上17期   作者:王文娣
[导读] 本文通过中西方高跟鞋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底跟鞋和清代的花盆底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从起源、发展、装饰、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高跟鞋文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

青岛理工大学 王文娣   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本文通过中西方高跟鞋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底跟鞋和清代的花盆底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从起源、发展、装饰、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高跟鞋文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高低跟鞋;花盆底鞋;高跟鞋履;特征
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gh-heeled shoes
-- Take high-heeled shoes from the Renaissa nce and potted shoes from the Qing Dynasty
 Wang Wendi1
Abstract:This?paper?makes?a?simpl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of?high?heels?in?China?and?western?countries,?and?makes?a?detailed?analysis?and?comparison?of?the?high?heel?shoes?in?the?Renaissance?period?and?the?flower?basin?shoes?in?the?Qing?Dynasty.?From?the?origin,?development,?decoration,?characteristics?of?in-depth?discussion,?and?the?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high?heels?are?analyzed?and?elaborated.
        1相关概念研究
        高跟鞋是脚跟部垫高,即脚跟要高于前脚掌。 高度上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大于 6cm 的跟就叫高跟鞋。
        2中西方高跟鞋履的起源、发展与特征
        2.1中国高跟鞋履的起源、发展与特征
        2.1.1中国高跟鞋履的起源
        最初为了登山时能够保持人体平衡,更加的省时省力,于是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和两枝活动制成能够以拆卸组装的齿屐。在上山时,将木屐的前齿木板拆下,只用后齿木板作为支撑,后高前低就能有效防止上坡时滑落。
        2.1.2中国高跟鞋履的发展与特征
        中国高跟鞋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的历程,女高跟鞋流行趋势一直在美与舒适间徘徊。尽管中国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中国目前缺乏贵族阶层的大量存在。因此,经典高跟鞋很难在中国再度长久风靡。但是对于具有相当经济条件懂得生活注重格调追求高雅的成熟女性来说高跟鞋仍将值得青睐。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跟鞋的用途为防止雨天泥水浸湿鞋子,主要的材质为木质。战国时期,开始用于战争的需要,将鞋跟增高方便骑马。汉代的时候高跟鞋被称为舄,主要用于祭祀场合,防止长时间祭祀的时候下雨长时间站立浸湿鞋底。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跟鞋也是被称作屐,但是开始有不同的材料,开始出现了木屐、皮屐。隋唐五代时期,花色和款式层出不穷,最大的变化是鞋跟的变化,后跟开始高于前底的高跟鞋。宋元时期,纺织品的材料开始出现在鞋面上,鞋帮也开始使用皮革材料。明清时期,木质的鞋底通常会用白布包裹,鞋帮上会用刺绣装饰,绣上不同的纹样或用串珠装饰,此外,在鞋尖上开始用丝线编成的穗子进行装饰。近现代以来的高跟鞋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材质开始出现了绸缎、水晶、绒面、皮面等材质。高跟鞋开始成为了女性追求生活情调的一部分。
        2.2西方高跟鞋履的起源、发展与特征
        2.2.1 西方高跟鞋履的起源
        首先是受到爱好骑马的欧洲贵族的青睐,于是高跟鞋先在贵族圈里流行,欧洲的男性贵族非常重视外表样貌,而穿上高跟鞋后有增高的效果,和他们的高人一等社会地位相匹配。而在经常征战波斯人眼中高跟鞋可以很好的勾住马蹬,还能防止靴子陷入厚厚的马粪或泥土里,从此高跟鞋被广泛运用到骑兵队中,后来成为骑士的象征。再到后来,欧洲的贵妇们也竞相模仿,高跟鞋在欧洲盛行。


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士兵贵族,脚下都踩着高跟。
        2.2.2西方高跟鞋履的发展与特征
        西方最早出现高跟鞋的雏形在古埃及时期, 材质为纸沙草,有着极强的宗教含义,在宗教仪式中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具有一定神职的人才能穿上此鞋。15 世纪与中国同时期的鞋底一样,都为木质材料。中世纪时期,高跟鞋的鞋底出现了软木的材质,前后是等高的,通常为21.5cm 左右。文艺复兴时期,鞋底也是木质的材料,鞋面为皮革或漆皮,在这个时期的高跟鞋被称为高底跟鞋。16 世纪材质上出现了红漆的手法,人们把鞋跟增高来体现身份的高贵。17世纪,鞋面的材料开始变得更加的精细,除了皮质还出现了有花纹和绣有花的丝绸,鞋口用羽毛和花结来装饰,甚至还可以系鞋带,这个时期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鞋尖开始变细。19世纪,鞋面的才多种多样,颇为丰富,鞋面的材料主要有缎子、皮革,鞋跟开始趋向平底,方头。20世纪至今,珠宝、水晶、玉器等材料也开始用来装饰高跟鞋,在鞋面的材质方面,出现了绒面的材质,开始趋向于细高跟,一般为 0.5 英寸—10.5英寸。
        3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底根鞋与清代花盆底鞋的对比
        3.1起源对比
        旗鞋也称为“花盘底鞋”。鞋底以木质为主,鞋底高由 5-15 厘米不等。旗鞋的鞋面用料非常讲究,通常会由绣花的彩缎制成,鞋底抹以白粉,俗谓“粉底”,地位比较高的女子会在鞋底四周镶有宝石,随季节不同有单鞋和棉鞋之分。穿上旗鞋后走路需保持身体的均衡,两脚步伐紧密,两手握着手帕前后摇摆,身段婀娜多姿。
        3.2材质对比
        花盆底鞋和高底跟鞋在材质上有着一定的区分,花盆底鞋多以软木制成的为主,有的为皮革。高底跟鞋底也是为软木,鞋跟用白布包裹或涂白粉,面料为绸缎。
        3.3装饰对比
        装饰方面,高跟跟鞋镶有珠宝、金银、天鹅绒、 丝绸等等来装饰鞋面。花盆底鞋鞋面用刺绣纹样、五彩图案、穗子等来装饰。此外,在晚清时有一种特殊的底,高底里面会镂成空心,并将里面装满白砂,通过针刺在底部弄出花纹,多弄成莲花形状,走起路来会在地上留下莲花的图案,也称为步步生莲。
        3.4特征对比
        高低跟鞋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鞋越高地位就越高。花盆底鞋多出现在皇宫里,在重要的场合里面多穿高跟鞋,以表示尊重。
        4高底跟鞋与花盆底鞋的共同点与异同点
        4.1共同点
        花盆底鞋和高底跟鞋的共同之处有两个方面。首先鞋的根部大都以软木材质为主;其次,两者都用鞋子的高度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身份地位。
        4.2 异同点
        高底跟鞋装饰通常以珠宝、金银、绸缎等材料为主,更注重华丽、奢侈。花盆底鞋装饰多以植物、动物纹样为主,大多为刺绣,多用大量的图案和饰件表达丰富的想象。此外,花盆底鞋不仅形态丰富、绚丽多彩,还具有民族特色,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注重营造和平统一的气氛。
        5结论
        首先,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高跟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高跟鞋自产生以来,就成为人类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注重于实用同时有着审美装饰的功能。其次,高跟鞋是女人一生无法抗拒的诱惑,是时尚女性服饰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高跟鞋使女性身材高挑、视野开阔、体态风姿绰约增进女性 的性感、妩媚与诱惑。最后,花盆底鞋和高底跟鞋的审美功能延续至今,都是为了体现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高跟鞋成为了女性出席重要场合的必备鞋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