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1年3期   作者:宋洪军
[导读] 为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

        宋洪军
        泰安市东方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为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也日趋普遍,相关研究也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路径,并结合实例深入探讨道路安全目标下城市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应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同类工程以启发。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以人为本;道路安全

前言: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城市道路设计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等原则,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未考虑项目实际、设计人员对以人为本理念认识不足等情况仍大量存在于城市道路工程中。为尽可能提升城市道路设计水平,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城市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路径
1.1道路线性设计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城市道路的线性设计极为关键,该设计需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居民日常出行、道路交通运行,以此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便利的生存条件。具体设计应考虑附近的安全和景观,圆弧曲线方面也属于设计需要关注的重点,城市道路线性设计与景观设计应充分结合。结合相关实践可以了解到,相较于直线,圆弧曲线在城市道路中的优势明显,因此圆弧曲线应在设计中广泛应用,曲线设计也需要适当增加弯曲程度,并考虑城市道路在附近景观中的融入。此外,道路线性设计还需要设法降低驾驶员疲劳感,平纵线关系协调、行人路权在横断面布置上的体现、基于步行需求的步行通行区宽度协调等方面也需要得到重视[1]。
1.2人行道设计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需要以“以人为主”取代以往推崇的“以车为主”设计理念,这种变化需要在人行道设计中得到重点体现。具体设计需保证人行道宽度满足通行需要,选用透水铺装作为人行道面砖,步行通行区与人行横道宽度需要对齐,同时需结合行人过街特征和行人流量。步行道与人行横道间需要存在保持通畅的衔接处,行道树多为主要的人行道绿化,具体设计需结合气候环境和实际情况,优选具备特色的乡土树种,可以选择枝干大、生长快速的树种,以此体现地方特色并保证行道树功能充分发挥。为更好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可设置绿化带于行道树之间,这种人行道绿化能够更好隔离车辆与行人,辅以休息座椅等设施,行人安全保障、城市道路环境改善也能够顺利实现,
1.3非机动车道设计
        结合不断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工具属于现阶段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因此公交车站等公用设施的科学设置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要。在非机动车道的具体设计中,也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如设法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以此实现出现环境改善,具体可从路权划分入手。一般绿化带用于主干道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隔离,护栏用于次干道的隔离,可同时外挂花篮于护栏处。行驶权限也属于设计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需要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交接位置设置自行车地标、彩色路面等设施,实现对过往行人的提醒。如非机动车道路出入口存在较大宽度,对应的标识和设施也需要针对性设计,以此实现对非机动车行驶权限的保证[2]。


1.4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同样需要应用以人为本理念,以此开展的设计需要结合道路线形、交通标志、交通组成、交通流量等信息,设计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也需要设法保障,以此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精准、安全的道路信息,更好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交通信息的及时获取属于其中关键。具体设计中,必要标线、标志需要科学设置,以人为本理念需同时在道路细节设计上得到体现,可以添加公益性宣传标语于指路标识背面,如系好安全带、防止疲劳驾驶、禁止酒后驾车等。考虑到近年来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日渐加快,对于面临较高生活压力的城市居民来说,以人为本理念还应用于慢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如在建筑物和城市道路两侧区域,可针对性设置街道服务指示标语、地图,以此为慢行出行人员提供服务,同时需设法提升出现设施和环境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智慧街道同样可以成为以人为本理念应用载体。
1.5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为优化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城市发展特点需要在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明显,这种提升在愈加严格的文化生活要求方面有着直观体现,如城市居民对个性化城市形象的要求。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可结合历史、自然等因素,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引下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城市功能特点也可以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得到体现,如基于生活性、交通性等功能进行设计,并设法强化周围环境与道路景观的结合。此外,以人为本理念还需要在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中充分应用,如保证选用的盲道材料能够具体区分,且盲道设计能够具备连贯性和整体性特点,同时将石坡道设置在端头位置,即可规避盲道被用作停车位等问题出现,技术化、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可由此更好实现。
2.城市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应用
2.1工程概况
        以某城市快速路的提升改造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工程的道路红线宽度、设计时速分别为60m、80km/h,全长3.0km,主线快速道、辅道分别属于双向6车道、双向4车道。
2.2以人为本的安全设计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案例工程开展了针对性的道路安全设计,该设计在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附属工程中均有着直观体现。以道路工程的安全设计为例,作为典型的改造工程,案例工程在将原道路中线与设计中线拟合后设置平曲线,半径分别为2000m、1452m,均可不设超高,缓和曲线在1452m圆曲线的曲线半径处设置。纵断面的最小、最大纵坡度分别设置为0.334%、4%,最小坡长、最小凹曲线半径、最小凸曲线半径分别为200m、2000m、3000m,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基于雨天行车安全保障需要,路面上面层选择的沥青混凝土为AC-16C,路面构造深度有效增加,雨天行车在更强的抗滑能力支持下存在更高安全系数。此外,工程还设置全封闭中央分隔带于快速路主线,辅以与辅道沟通的4对出入口,车流集散需要得到较好满足;在附属工程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在交通安全设施、禁令标志、合流标志、车道指示器、反光道钉及轮廓标等处的设计中均有着较高体现,如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充分考虑出行者的行动特性,动态条件下交通行为人发现、识别、理解所耗费的时间要求在标志前置距离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标志因此能够保证交通参与者在发现其后拥有足够操作距离或反应时间,如禁令标志涉及限高、限速标志等,在沿线人行天桥上、主线进口加速车道渐变段尽头及出口提示标志立柱设置限速标志,在桥下调头车道及跨线桥上处设置限高标志。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以人为本的安全设计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以人为本理念应用路径。为更好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的施工质量控制、后期维护和管理同样需要在以人为本理念应用中得到考虑。
参考文献:
[1]阎伟标. 基于人本空间分析的中小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及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9.
[2]郑思远.新时期中小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策略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148-149.

?作者简介:姓名:宋洪军(1968.1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泰安,
学历:本科;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与桥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