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跨越沪昆铁路立交桥梁方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1年3期   作者:王军
[导读] 某公路改建工程跨越沪昆铁路繁忙干线,以确保铁路运营安全为前提

        王军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70
        摘要:某公路改建工程跨越沪昆铁路繁忙干线,以确保铁路运营安全为前提,对跨越桥梁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比选,选择在施工、运营及后期维养等方面对既有铁路影响最小的桥梁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方案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公路;跨越铁路;桥梁方案;T型刚构;转体;顶推
1工程概况
        某公路改建工程与现状沪昆铁路相交,沪昆铁路为双线电气化铁路,为客货运输繁忙干线,桥位处铁路线间距4.6m,轨面标高7.376m。铁路两侧有接触网立柱以及通信、信号电缆,铁路南侧有架空贯通及自闭型电力线,铁路北侧有规划沪杭城际预控线位。根据现场条件拟采用桥梁上跨铁路,同时考虑预留规划铁路远期下穿公路的条件。

图1 桥址平面(单位:m)
2建设条件
2.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高程在2.67~5.70m。场区地貌类型属湖沼平原I1区地貌类型。
2.2 工程地质
        场地分布的土层在勘察深度内自上而下可划分为8大层及若干亚层、夹层,其中①1层为填土,①2层为浜底淤泥,①3层为浜填土,②1层~⑤4层为全新世Q4沉积层,⑥层~⑧层为晚更新世Q3沉积层。
2.3 水文地质条件及地震效应
        根据地勘资料,测得场地地下潜水位埋深为0.80~3.00m(高程2.07~4.04m)。根据采取地表水水样和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本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长期浸水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桥位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二级公路;
        (2)设计车速:60km/h
        (3)标准横断面:
        整幅布置:0.5m(防撞墙)+12.0m(机动车道)+0.5m(中央分隔墩)+12(机动车道)+0.5m(防撞墙)=25.5m
        分幅布置:0.5m(防撞墙)+12.0m(机动车道)+0.5m(防撞墙)+1.0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墙)+12(机动车道)+0.5m(防撞墙)=27m;
        (4)荷载标准: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跨沪昆铁路主跨及相邻跨按照1.3×公路-Ⅰ级荷载设计;
        (5)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
4 工程方案
4.1 路线平、纵设计
        平面:拟建桥梁与沪昆铁路相交于铁路下行线里程K82+113,桥梁设计中心线法线与沪昆铁路下行中心线夹角为61°,桥梁位于半径800m圆曲线上。
        纵断面:桥梁纵坡按≤4.0%控制,满足运行安全需求,跨铁路段,保证与现状及规划铁路间桥下净空≥8.5m,满足电气化铁路通行净高需求。
4.2 跨铁路桥梁技术要求
        (1)沪昆铁路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考虑预留桥梁与铁路接触网导线距离及桥梁沉降冗余量,桥下净空按照≥8.5m设计。
        (2)采用转体施工时,转体前浇筑主梁边线距离既有线线路中心线应≥15m。
        (3)合拢段应设在铁路建筑限界以外。
        (4)临近铁路营业线的墩台设置,设计需考虑基坑施工时对营业线路基稳定的影响。
        (5)立交桥下须统筹预留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客货运设施等设备设置空间,不得侵入限界,考虑铁路维修养护引起的线路纵断面变化和施工误差影响。
        (6)跨越铁路的桥梁应预埋湿接缝永久性底模部件,尽量减少施工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分片式桥梁在铁路上方应尽量避免设置横隔板。
        (7)上跨铁路立交必须按道路等级要求设置相应的限载、限速等标志。
4.3 桥型方案
4.3.1 方案一
        跨沪昆铁路主跨采用2x95m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铁路北侧采用一跨60m钢混叠合梁,为远期规划沪杭城际预留下穿通道。涉铁段桥长250m,桥面宽度25.5m,方案采用整幅布置,转体主墩位于铁路南侧,承台平行于铁路方向布置。

图2 桥型方案(方案一)(单位:m)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单箱三室斜腹板箱型截面,中墩墩顶梁高11.0m,梁端10m范围梁高3.5m,变高段采用2次抛物线;箱梁顶板宽25.2m,两侧悬臂各长3.5m,顶板厚30cm,设150×30cm梗肋,悬臂端厚20cm,根厚55cm。箱梁底板厚40~160cm,腹板厚40~110cm。引桥采用60m钢混叠合梁,梁高3.5m。主桥下部结构桥墩采用矩形截面空心薄壁墩,墩梁固结,顺桥向宽7m,横桥向宽11m。基础采用群桩基础,承台平面尺寸为24.2×24.2m,钻孔灌注桩直径1.25m,桩中心距3.125m,按照8×8行列式布置,桩端采用后注浆工艺。为保证铁路运营安全,跨铁路主桥及相邻跨桥面两侧设HA级防撞墙,防撞墙顶面设置防抛网。
        施工方法:主桥采用整幅转体施工,主墩转角34°,一次转体就位,转体作业时间约60分钟。对桥位处受施工影响的接触网等铁路设备进行迁改。
4.3.2 方案二
        本方案桥梁分两幅布置,左幅桥:(95+95)m(T型刚构转体)+(2×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右幅桥:(2×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95+95)m(T型刚构转体)。两幅桥错孔布置,在铁路两侧设置转体主墩,同时转体。桥梁全长250m,单幅桥宽13m。

图3 桥型方案(方案二)(单位:m)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双室斜腹板箱型截面,中墩墩顶梁高10.5m,梁端10m范围梁高3.5m,变高段采用2次抛物线;箱梁顶板宽12.85m,两侧悬臂各长2.425m,顶板厚30cm,设150×30cm梗肋,悬臂端厚20cm,根厚55cm。箱梁底板厚40~160cm,腹板厚40~110cm。
引桥采用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梁高1.6m。主桥下部结构采用矩形截面墙式墩,墩梁固结,顺桥向宽4m,横桥向宽6m。基础采用群桩基础,承台平面尺寸为14.825×14.825m,钻孔灌注桩直径1.25m,桩中心距3.125m,按照5×5行列式布置。边墩承台平面尺寸为7×7m,钻孔灌注桩直径1m,桩中心距2.5m,按照3×3行列式布置。
        施工方法:两幅桥同时转体,转动角度为左幅顺时针 27°,右幅为顺时针33°,转体作业时间约为65分钟。转体最后阶段应采用点动,确保梁体精确就位。转体过程中,现场测量应随时跟进,保证左右幅转体段的梁体中线基本平行。对桥位处受施工影响的接触网等铁路设备进行迁改。
4.3.3 方案三
        本方案桥梁分两幅布置,左右幅桥跨径布置为: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60+60)m(连续钢箱梁顶推)+(30+30+4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梁全长250m,单幅桥宽13m。
        
        
图4 桥型方案(方案三)(单位:m)
        主桥上部结构采用等截面钢箱梁,单幅桥面宽13m,梁顶宽 12.704m,梁底宽7m。主梁顶底板厚16mm,腹板厚14mm;支点加厚段顶底板厚28mm,腹板厚16mm。顶、底板板采用U型加劲肋,腹板采用一字加劲肋,翼缘板采用T肋和板肋加劲,梁高3m。引桥采用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梁高1.6m。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墩,柱间距5m,直径1.5m,承台平面尺寸为10. 5×6.5m,钻孔灌注桩直径1.5m,桩中心距3.75m。
        施工方法:本方案采用分幅顶推法施工,对桥位处受施工影响的接触网等铁路设备进行迁改。
5 桥型方案比较
        对以上三个方案进行比较,详见下表:

        根据以上比较,方案一对既有铁路运营干扰小;后期养护工作量小;结构简洁大方,对桥下空间影响小,北侧满足规划沪杭城际下穿需求,同时满足《国铁集团工电部关于加强穿(跨)越铁路营业线和邻近营业线工程方案等审查和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工电桥房函[2020]48号)文中“上跨开行客车的普速铁路的路基、桥涵地段,桥梁施工应优先采用转体施工方案”的要求,故上跨沪昆铁路主桥采用方案一作为推荐方案。
6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路或市政道路跨越既有铁路项目越来越多,尤其是跨越铁路运输繁忙干线,工程施工、运营及后期维养都会对既有铁路造成一定影响。为保证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需要结合现状条件,以对既有铁路影响最小为基本出发点,对跨越既有铁路的方案进行深入、多方面地比较,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案。本文结合具体工程的应用,为今后类似工程方案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D].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范立础.桥梁工程(上、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 张联燕.桥梁转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 魏毅强.保阜高速公路跨京广铁路立交桥梁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3(4).65-68
        [5] 张振.公路桥梁上跨铁路方案设计要点[J].北方交通.2018(6).17-19
        [6] 陈杰.浅谈2x85mT型刚构桥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8).96-99
        [7] 郑洁.68m双幅同步转体施工T型刚构桥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122-124
        [8] 周勇,许志刚,王宏伟.大跨度连续梁球铰法转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4).118-122
        [9] 王立中.转体施工的公路T型刚构桥梁转动结构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06(9).41-43
        [10] 魏志新,刘小燕.T构桥梁的发展及施工对连续刚构桥梁设计的影响[J].科技传播.2009(5).74-76
        [11] 彭仕国.跨铁路钢箱梁顶推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9(7).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