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良田回民中学 750001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欣赏性的评述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的审美依据,是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技巧和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这一学习范围内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很容易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而造成教学连贯性、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本文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更有效开展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欣赏·评述;美术语言;策略;
引言
目前,美术中的内容分为四个大的领域 ——“外型-表现”“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其中,“欣赏-评述”是美术这个科目中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可以让学生详细地学习和了解中国乃至其他国家优秀的作品。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生活中到处充满艺术,艺术与文化等都是有关系的,艺术与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文化的组成之一。 学习美术中的欣赏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开拓自己的视线,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美术中欣赏部分的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授课的内容单一,只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其中的过程以及学生一些观念的培养;部分教师太过于注重教材的讲述,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部分;授课的方法有问题等等。
一、当前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宽泛”
欣赏·评述中的内容设计的非常广泛,设计到很多的知识,其中包含了非常多文化方面的信息。例如,在学习湘教版书籍“印象派的画家们”的时候,书中内容不仅展现了十九世纪末印象派产生的原因以及印象派的表现特点等,还说明了不同的印象派之间以及现代印象派之间的一些特点对比。书中的内容非常全面,但是如果说按照书中的内容来设计授课环节的话,会很困难。课堂时间很短,信息量巨大,难免将欣赏过程变成信息“输入”的过程,从而失去开设欣赏课的根本意义。
1.2 教学呈现“单一”
在欣赏的环节中,“看”固然重要,但评述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在评述使用的方法中,当前的教育准则提出学生可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肢体”来表现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语言”和“文字”是大部分老师经常使用的方法,上课时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爱好和观点、课下写关于作品的审美体会和理解都属于这一方法。但在欣赏部分的授课中只对作品进行分析以及相关的评价,且大多只是夸夸其谈,这样下去学生容易对欣赏课产生厌倦,也容易失去美术作品所带来的激情和冲击性。
二、有效开展美术欣赏课的策略
2.1 阅读教材,深刻认识知识传递的连贯性
美术书籍的编写都是承上启下的。当前的教育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纪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主要强调了学习的层次性。
例如,湘教版教科书中学习的 “齐白石笔下的蔬果”和浙美版教科书学习的“齐白石”在内容上其实大体是一样的,学生对齐白石的任务和作品的了解应该是由浅入深的过程,从感兴趣、初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到可以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作者的一些想法、所使用的表现方式等。这无形中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更加熟悉教材中的内容,还要清楚教材中内容的脉络。随着学生不断的发展,若各个阶段课程的重点内容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能避免一堂课需要面面俱到、不断“填鸭”的现象。
2.2 在美术欣赏课中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
当前美术的教学重点提出要合理地使用书籍中的一些资源。 美术书籍中的资源包含了许多有特色的资源。 以往由于对于教材的限制,不能把各种优秀的作品纳入到教材中,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学生能接触到的多是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内容,而在生活中并没有实际接触过,只能凭着书中留下的印象欣赏和理解。当前的教育准则为老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授课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特色的资源,选取他乡的学生和附近的一些资源补充现在的美术书。如,在讲述《中国建筑》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当地的一些比较古老的宅子进行教学,让学生想象自己家乡的宅子,它是中国建筑的一部分,也具有一定的美术价值。教师要让学生在了解我国建筑的基础上深化自己对家乡建筑的了解,让学生养成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和想法。
2.3 教学形式的转变
其一, 利用多种不同的素材进行相关的教学。以往的教学非常单板,缺乏一定的氛围,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使教学变得索然无味。一些教师往往只教授书中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书中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准备大量的资料,运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制作适用于学生的课件,运用非常有趣味的现代技术级进行授课和教学,让学生自觉的加入到课堂中来。如,在具体的授课环节中,书中的介绍相对有限,要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在设计幻灯片时添加一些链接,让学生浏览一些关于作品的片段等,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具体教学,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其二,进行美术欣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 生活是美术的一大来源, 也是进行创作的基础。 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学生的经验会耳濡目染地影响自身对于一些作品的体会与欣赏。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环节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指引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要素。学生的生活主要包括在家庭,在社会,在学校这三种,在不同的年龄段,他们对于美术的认识是不同的。围绕发现、感知、认识的三个过程,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其三,欣赏的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如,在学校里举办大型的作品展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利用空闲的时间在学校里设置专业的学习地点,进行专门的培养,发现具有美术方面优势的人才;请专家来学校讲课, 让专家与学生交流、请专家辅导或者做绘画的演示; 带学生去当地的展览馆观看展示,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组织学生加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让学生成为其中的主角。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结语: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美术老师们应该一直要始终关注和引导学生用心地去体验作品,领悟其中的艺术文化内涵与含义,在此基础上要求让学生通过尝试来领略其作者的艺术创造意图,感受其所想要表达的思维与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们能够在这种情绪上产生共鸣,并最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现代人生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 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