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成
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100088
摘要: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千年历史为现代人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传承,尤其是在古建筑方面。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住房需求,城市建筑逐渐拔地而起,以高层建筑为主。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我国五千年历史遗留的古建筑保护问题。文章将简析当下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并且总结相应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古建筑;维修;保护;
引言: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留下来的建筑物都是稀世瑰宝,是几千年来无数工匠们在长期建筑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是一份宝贵财富。我国的古建筑可根据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致分为木结构古建筑、砖木结构古建筑、砖结构古建筑三大类。随着岁月的增长和气候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古建筑都面临年久失修的状态。部分建筑的承重结构中的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已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必要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甚至部分建筑的承重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已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抢修措施,这些严峻的现实都在时刻提醒我们要加快对古建筑进行保护。
一、古建筑修缮保护
1.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原则
(1)文化线路:由于交通、迁徙、商贸或军事活动,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路网或水上交通线及相关遗迹构成的,反映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促进沿线文化发展,体现文化多样性价值的文物古迹类型。
(2)准则的宗旨是对文物古迹实施有效保护。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及其环境和其他相关要素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
(3)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社会价值包含了记忆、情感、教育等内容,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运河等文物古迹还可能涉及相关自然要素的价值。
(4)保护必须按照本《准则》规定的程序进行。价值评估应置于首位,保护程序的每一步骤都实行专家评审制度。
(5)研究应贯穿保护工作全过程,所有保护程序都要以研究成果为依据。研究成果应当通过有效的途径公布或出版,促进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促进公众对文物古迹价值的认识。
(6)文物古迹的利用必须以文物古迹安全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原则。利用必须坚持突出社会效益,不允许为利用而损害文物古迹的价值。
(7)文物古迹的从业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并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获取资格的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8)文物古迹的保护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全社会应当共享文物古迹保护的成果。
(9)不改变原状:是文物古迹保护的要义。它意味着真实、完整地保护文物古迹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及其体现这种价值的状态,有效地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环境,并通过保护延续相关的文化传统。
(10)真实性:是指文物古迹本身的材料、工艺、设计及其环境和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社会等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就是保护这些信息及其来源的真实性。与文物古迹相关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样也是对真实性的保护。
(11)完整性: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对其价值、价值载体及其环境等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各个要素的完整保护。文物古迹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各个时代特征、具有价值的物质遗存都应得到尊重。
(12)最低限度干预:应当把干预限制在保证文物古迹安全的程度上。为减少对文物古迹的干预,应对文物古迹采取预防性保护。
(13)保护文化传统:当文物古迹与某种文化传统相关联,文物古迹的价值又取决于这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时,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应考虑对这种文化传统的保护。
(14)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应当使用经检验有利于文物古迹长期保存的成熟技术,文物古迹原有的技术和材料应当保护。对原有科学的、利于文物古迹长期保护的传统工艺应当传承。所有新材料和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试验,证明切实有效,对文物古迹长期保存无害、无碍,方可使用。所有保护措施不得妨碍再次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是可逆的。
(15)防灾减灾:及时认识并消除可能引发灾害的危险因素,预防灾害的发生。要充分评估各类灾害对文物古迹和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预案,把灾害发生后可能出现的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
2.施工工艺
(1)木构件修复
古建筑修缮常对木结构进行修复,施工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损害程度,釆取科学的对应处理措施。一般可以对腐朽构建进行挖补、填充处理,但是要注意施工位置的安全评估,对轻微的腐朽问题或者表面的腐朽病害,可以进行局部位置修复处理,同时结合补充和包镶技术,可靠恢复,最后上好漆面,保留原有色泽。劈裂问题的处理应首先找到导致病害产生的具体原因,对隐藏位置,不影响整体美观和艺术价值的劈裂位置,可以直接进行紧箍处理的方式,提升其承载力,避免木结构继续受到不良破坏。同时也可以配合接头处用螺栓或特制大帽钉联结牢固,使裂缝闭合。对于断面较大的矩形构件可用“U”形铁兜絆,上部用长脚螺栓拧牢,如果裂缝较宽可用木条嵌补严实,用胶粘牢。小式房屋中断面较小的构件也可采用铅丝或铁条扎绑。如果裂缝较长,糟朽不甚严重的,可在裂缝内浇铸加固,裂缝两头或其他漏隙处可用环氧树脂塞缝补漏,按裂缝长度预留浇铸孔,待树脂固化后,用铁箍夹牢。
(2)屋面修复
屋面由于长期受到外界不良气候和雨水的侵蚀,很容易遭到破坏。对屋面修复技术的实施来说,需要对各种不良影响因素有效去除,比如对屋面结构的各种积土、树叶、枯草等清理,重点做好杂草根系的清除工作,保持屋面清洁干燥。对低洼位置要有效填充处理,避免长期存在积水隐患。对已经出现裂缝、漏洞隐患的屋面要落实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及时修复。
(3)风化、酥碱墙体剔补
古建筑修缮中,由于墙体受损涉及承重问题,极易影响内部的结构稳定,造成安全隐患,对其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在墙体的剔补工作中,很多的碎砖块料并不具备客观承重力,需要对存在隐患位置清理、更新,剔除不良病害隐患,可靠修补,提升墙体稳定性。对于各种灰缝处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到砂浆性能的管控,实施注浆施工前的清洗和养护管理,并进行施工质量指标测定,做好水泥浆的注浆加固处理,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
3.屋脊整体吊升
对于屋顶结构破坏严重的情况,需要做到在吊升技术实施中,提出必要的加固支撑方案,保障屋顶的荷载可靠传递,以吊升系统为结构控制依据,做好空中固定工作。
4.古建筑墙体矫正
对古建筑墙体变形、扭曲的矫正,需要做到对墙体的基本损害情况有效分析评估,对墙体结构的矫正承受能力有效评价,保障施工过程中,能获得更加到位的技术实施能力,有效调节不良的损害隐患,提升垂直支撑管控能力,做到在技术方案制定和应用上,能获得安全性、质量性等方面的管控价值。
二、管理方法创新
管理方法创新开展,需要做到在管理工作开展中,对古建筑修缮技术全过程有效处理,对整个立项、规划、设计、监理、招标、现场施工和竣工交付科学管控,获得科学化管理,创造最佳管理模式提升管理价值。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系统和方法
1.施工管理系统
施工管理系统是对古建筑修缮过程专门化的管理,在施工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能对各个古建筑修缮组织单位可靠管理协调,保障既定的管理目标能有效实现。工程施工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施工管理系统有效发挥作用,对施工过程可靠管控,有效实施管理方案,规范化划分施工管理的任务。尤其对施工单位来说,需设置必要的安全、质量、进度等管理部门,对各施工修缮目标有效管控,严格落实管理工作,做到在管理层面上,获得更加到位的生产协调、科学控制效果。管理系统应该有技术、管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管理目标的制定和管理任务分配科学合理,在工作开展中,使得各种技术手段有效实施,保障建筑修缮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
2.管理方法
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提出更加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能对各种质量、进度、成本管理目标有效管控,实现工程信息的科学管理。为有效应对复杂的管理隐患,可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思想,并结合古建筑修缮工程项目自身的诸多特点,建立一种新的施工目标管理模式。可用该模式将目标管理分成四个过程,即制定一执行一评估一强化四个步骤。制定目标是该模式一个循环中的起始点,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可供各职能部门逐步有序完成的子目标。执行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应能做到在项目管理上,发挥更加到位的职业分工管理,做好管理计划和目标任务的有效分工,提升施工管理的实际优势,对施工管理的过程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和调整不良的管理隐患。以此为起点,在应用该模式开展管理工作中,能获得更加到位的执行管理价值,施工管理的目标状态能具备可靠管控优势。
三、对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的若干建议
1.加强施工前期资料收集
古建筑资料收集管理工作中,为制定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提供参考,充分发挥管理优势,应对前期施工资料有效管控,注重施工前期资料收集,充分记录古建筑结构特点,保留古建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类型,材料用量有效管控,对古建筑修缮技术施工方案的实施有效论证,对施工方案有效管理,确保施工工作开展得到可靠保障。
2.保障文物施工安全
在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中,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应该做到在文物安全管控中,获得更加到位的施工安全保障优势,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好文物施工规范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安全意识提升,文物安全保护能力提高的前提下,保障施工安全。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各种安全隐患有效识别分析,主要是能做到在施工安全的管控中,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可靠预防,及时做好安全预防隐患的规避工作。制定必要的施工安全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做好安全管控,提升安全管理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古建筑修缮中,能始终坚持安全指标的可靠落实。
3.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
古建筑修缮中,对修缮材料的管控十分关键,需要确定材料的使用类型,对使用材料的各方指标可靠评鉴,制定必要的质量管理目标,以便在质量管控中获得施工工艺的可靠实施,保障古建筑修缮目标顺利完成。同时,在材料类型选择上能体现综合分析管控指标,充分保障材料符合古建筑修缮要求。
结语:
古建筑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而且蕴含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古建筑中所采用的工艺值得人们继承和思考。古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瑰宝,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因此,对古建筑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和修缮,不仅能进一步弘扬历史文化,而且能为现代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提供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洵.民国古建筑修缮保护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陶瓷,2020(12):112-113.
[2]夏雨霏.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修缮深化设计[J].建筑科技,2019(6):26-28.
[3]史波.浅谈古建筑修缮保护理念和技术[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388,391.
[4]乔冠峰.古木楼阁飞云楼损伤机理与修缮保护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