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 552300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要求。同时指出,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互动,通过展现自主性,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为了实现要求,教师在组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尝试将学习历史的权利还给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课堂,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学能力;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由单一的知识掌握目标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增的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的基础,也是对新课标所提要求的落实。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为改革传统历史教学和提升历史教学效率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改观学生学习方法的需要
一是死记硬背难以让学生对史实及其意义有深入的理解。历史学习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规律,让学生能够以史为鉴,学会利用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这种缺乏理解的历史学习反而让知识成为了学生的负担,知识不经学生思维的加工难以在学生的思想中产生影响。二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难以在历史知识的影响下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仅为应付考试这一目的进行学习必然难以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总之,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机械性体现在自学能力的不足,改观当前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和学习现状的主要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基础。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才能不断汲取革新的知识,也就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被淘汰。也只有个体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实现教育促进科学知识再生产、促进劳动力再生产,进而可持续的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自学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保障。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要求。课程资源是影响学生自学兴趣的因素。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挖掘多样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吸引下,产生自学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做准备。
例如,在进行“梨园春秋”知识教学时,该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知京剧的艺术成就。
基于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教师按照“戏剧起源”“元杂剧与昆曲”“京剧”这些内容,将学生整体地划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带着具体任务,采用多样途径搜集信息。搜集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搜集信息,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建立本节课知识的认知,便于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求各个小组选出代表,扮演“小老师”,将本组搜集到的信息展现出来,从而获取自学乐趣,产生浓厚的自学兴趣。
(二)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探索和思考机会
在思维上,对知识的掌握应要经历思维的深加工;在方法上,对知识的掌握则要让学生自主形成完善的内部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避免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防止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和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教学,为学生提供活动时间、提供探索和思考的机会,让知识经历了学生思维深加工后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
(三)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和归纳的习惯
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量大、知识点繁琐,学生如不能及时的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会使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现状。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不仅难以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和知识构架,更不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抓手,学生在对历史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便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列提纲或树状图梳理知识,再通过对提纲或树状图进行知识点的填充,让知识结构显性化,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直观。
例如,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时间节点为顺序,从春秋时期的公元前770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为开端,到鸦片战争时期的1840年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民主色彩思想为结尾,向时间轴上填充不同时期时,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通过这种归纳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对知识脉络更加清晰,知识网络构建更为严密,更帮助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读教材,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才能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事实上,学生的预习过程便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经过预习过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将会有更强的针对性,才能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及时的复习防止了学生过快的以往,也是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升华的过程。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回顾知识脉络,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提炼和加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伴随着知识的深化而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对提高教学效率、改观学生机械识记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当前的教学现状,通过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机会、向学生提供归纳和总结方法以及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等方式,使学生在习惯养成到方法培养中都能获得自学能力的锻炼,切实让学生在自学能力的提升中获得更优质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宏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下),2020(11):193.
[2]梁兆民.高中历史自主学习实践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20(9):131.
[3]林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