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群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城中学 614000
摘要: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既要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又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在宏观把握课堂进程稳步推进的前提下,又要确保课堂氛围活跃,但是课堂秩序不能混乱。总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做到紧密配合,才能够既确保课堂效率的提高,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研创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改革
引言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使用全国统一的教育部审定教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对这套教材的总体感受是:教材编写以时序性推进,编写结构更加合理;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呈现信息量大和观点新等特点。面对这套崭新的教材,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用意,并重新解构教材;另一方面,教师要精准对标课标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
1培养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历史价值观可以从历史观和价值观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历史观又被称为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其次,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看法。那么将二者相结合,就构成了历史价值观。树立一个有体系的历史价值观,在学生分析历史和解释历史过程当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学生就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产生错误的理解和崇拜。因此,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以上五种历史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而只有当教师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时,才能更好地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2情景表演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历史大事件都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初中生在课下闲暇时间搜集与书中知识有关的历史大事件,并且将其改编成小品的形式,进而在历史老师讲述完基础知识后,作为课堂知识拓展,在班级学生面前进行演绎。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故事改编成小品的形式,即由一名学生扮演周恩来总理,另一名学生扮演不礼貌的外国人,他们在台上“双方握手后,外国人掏出手绢擦了擦手,周总理见状也掏出手绢擦了擦手之后狠狠地丢到了垃圾桶里”。这样简单的肢体动作,充分展示了周总理的机智反应。教师可以就此时的肢体动作做出延伸补充:“自建国到如今,我国外交一直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我们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怕事。因此,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拥有绝对的民族自信。”
3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连续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使我觉得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乏必备的时空观念,例如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连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也茫然无知,对于同一时期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更是模糊不清,而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素养,个人觉得最主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历史来讲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那历史就不能称其为历史。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背景就是一个时间概念。了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就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概况,从而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中历史教材采用纵向的时间顺序编写,在每一册,每一单元内部,时序性是很强的,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有利于学习的。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显得尤为“单纯”,都是孤立的知识点的记忆,没有系统的时间概念。那有什么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画“年代尺”,即学生自主或在教师指导下整理知识、将课本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编成大事年表。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历史事件加以梳理整合,这样看似凌乱杂而无序的知识点就织成了一张知识网。
每一册,每一单元,甚至小到每一课都可以画“年代尺”。九年级复习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按照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这样大的线索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每复习一册,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的目录,根据目录先大体掌握本册要复习的是哪一段历史,大致的时间范围。而后再根据单元主题分解每课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对于历史的线索就会非常清晰地构建于头脑中。
4合理构建情境,呈现家国情怀教育
家国情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同,如果教师仅仅采用“灌输”的理念去向学生教授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与内容,显然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营造课堂氛围,氛围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对于情感的接受能力。如果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氛围低沉,许多学生不仅不能获得家国情怀的培养,甚至容易走神、发呆。而在活跃、适宜的氛围中,学生能跟随教师进行思考,保持思维的活跃性,能在课堂氛围的帮助下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促进自己能力的提升。因此,家国情怀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课堂情境的构建出发进行探究。合理的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引导学生在氛围的帮助下结合时代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更多感悟。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把班级成员划分为各个独立小组的方式,虽然能够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产生竞争压力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之下,促进每个小组积极投入到班级竞争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是,每个小组内总是会存在少数几个没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这些成员常常是造成小组学习进度缓慢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不能只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速度提升,还要注重从学生的思想意识方面着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意识到,自己是每个小组当中的组成部分,而非传统课堂当中的独立个体,自己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小组的最终成绩。为了避免组内个别成员的散漫,造成整个小组学习进度的缓慢,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帮扶制度。即进一步把小组内部成员进行两两划分,秉承以优带劣的原则,分别让一个优生监督并带动一个差生,差生每提高一定的分数,就对整个小组成员实施额外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让组内成员形成1对1的监督模式,进而避免部分散漫学生拉低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此外,这种以优带劣的模式,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意识自己和小组成员之间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6升华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感悟
一节课的最后既可以是教师总结,也可以是学生总结。它对升华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感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本课总结升华为“通过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做了坚实的基础准备。可见,独立与统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对于我国值得借鉴的是,一个中国原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原则,我们期待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学习历史不只是为了要记住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和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习历史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充分体现家国情怀教育,教师可以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出发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在教材层面,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来体现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使得二者相辅相成,提升学生素养;在课堂层面,教师可以从情境创设入手,引导学生在氛围中体会、思考,也可以从实际生活切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感悟家国情怀;在作业层面,则可以设计趣味性与灵活性兼具的探究性活动等来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升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马智敏.初中历史和谐课堂的构建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张正将.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9,{4}(12):92.
[3]李琴江.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活动设计——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4}(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