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高春雨
[导读] 目前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春雨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文清小学,310018
        摘要:目前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盛行,学校也提升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要求从各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依据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中,所谓的思维能力,也就是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归纳,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年纪比较小,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很强的独立性,对一些抽象的知识也不是很理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制定一些培养方案,对此进行综合考量,力争做到创新。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学习还有逆反心理,那么不管老师是使用什么方法来传授知识,都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来挖掘学生的兴趣,并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比如说老师在讲解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下面活动:第一步,老师要先制作出一些卡片,卡片上的数字包含0到9,还有一些卡片上是加号和减号,然后把写着卡片发给学生,然后开展游戏。比如说老师在叫到7这个数字的时候,手里面有数字7和数字0的学生就可以凑成一个小组,或者是数字3和数字4以及加号可以组成一个小组,也就是不管老师喊到的是几,学生们都能依据自己手中的数字进行组队,最终得到的数字是老师喊到的数字即可,剩余的没有组成队的学生就直接淘汰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的反应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发展[1]。
二、理论知识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加强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关联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老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构建一个买东西的场景,学生先想好要买的东西,问老板价格,然后使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金钱方面的交易。学生们在实际的情景中,会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这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此进行创新,面对困难独立解决,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以此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学生也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素养,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目前阶段,我国的教育还是以课堂上的教学为主,但是也要关注其他的教学模式。老师要最大程度的使用现有条件来开展课外活动,这样学生即便是在课堂外也能学习到知识,因为课外活动的场地比较的大,所以,对于学生开发想象力也是有利的,这也就保证了学生在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了更好的条件。此外,因为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的小,老师在开展课外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三、构建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和高年级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不高,没有能力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以此来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所以,在教学期间,老师要结合书本大纲内容,合理的开展教学情景,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说在学习“圆柱体以及长方体等几何图形”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模式,还要和实际的图形进行结合,使用积木或者是实际的物品,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这样也能保证学生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所以在开展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对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展开有效的运用,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灵活的运用,把这些实物和数理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说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在教学前,多预备一些长方形物体进行展示,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长方形,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的看到长方形的外观,这也更好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养。
四、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有的老师为了提升速度,就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们的自主性长期被埋没,时间长了,学生们也就失去了兴趣,这也就没有办法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了。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老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做学习中的主人,老师作为辅导员,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第二,老师可以选用分小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说老师在讲解“空间与图形知识”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在教室里找到可以使用的形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2]。
五、科学设置障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其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是比较难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模式,可以采用问题模式,让学生展开学习,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压力。比如老师在讲到乘法运算时,老师问学生:2*6=?学生们可能不知道,但是如果把式子换成是6+6=?学生们立马就能知道是12,学生们在说了正确答案后,老师可以讲解道,2*6也就是2个6相加,以此类推,要求学生们算一下3*6等于多少,这样的方式就减轻了学生的难度,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改变,我国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纪比较小,认知以及能力都没有成熟,所以,老师要抓住这个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构建情景模式、贯彻以生为本理念、设计教学中的障碍,这几个方面展开的讲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我国培养出全面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健琴.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0):135-136.
[2]冉彩霞.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