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化学习研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月第12期   作者:夏其灿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地深入和推进
        夏其灿
        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浙江 温州32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地深入和推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愈发严格,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问题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式学习启发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深度探究和思考。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化学习进行一定的研究,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问题化学习
前言:
        随着《普通小学数学课堂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强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性,要求提高小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问题化学习,具体来说是指通过设置科学合理问题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思维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实现对教材知识内容深入理解的教学模式。问题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可以为通过问题任务,驱动小学生提高自己的问题发现力、问题建构力、问题解决力、问题反思力以及问题学习力等,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然而,由于理论经验和实践基础缺乏等原因,教师在将问题化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阻碍。结合本人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将问题化学习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一、传授提问技巧
        为了促进小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符合新课程背景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应该不仅将小学数学教学局限于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效率的浅层阶段,而是应该追求小学生数学问题提问技巧的提升,促使小学生学会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在小学生未能完全掌握数学问题提问方法之前,教师要传授小学生数学问题质疑、反问和追问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学科特点之后再进行提问。小学生在刚开始提问时经常会出现逻辑不当、表述不清、问题缺乏联系等现象,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数学问题的提问范式,引导小学生进行提问范式模仿,促进小学生问题提问技巧的掌握。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针对小学生提出的问题:(1)这两个图形形状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2)这两个图形形状存在怎样的联系;这两个图形面积存在怎样的关联。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问能力,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给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如要求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提问是要把握主语、宾语、谓语这三个要素;要求小学生在表述数学问题时要逻辑清晰;要让别人能够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当小学生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问题表达时,教师要适当地提示小学生,为小学生进行完整、科学、清晰的数学问题提问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培养提问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生数学问题提问能力、质疑精神的培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提问模式,而应该是“教师学生互相质疑,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强化数学问题提问技巧的传授,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提问意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问题提问技巧,促使数学问题提问的序列化,帮助学生厘清各个问题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思维逻辑框架。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十以内的数字加减法数学题目,以此为起点逐渐增强数学问题的难度,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加减法数学基础,促进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整体提升。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数学问题进行适当地讲解,帮助小学生能够以数学问题为契机,深入数学问题进行数学解题思考,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万以内加减法的心算、手算能力,促使小学生数学问题提问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三、留有思考余地
        问题化学习下,要想要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问题发现、建构、解决、反思、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目前的认知情况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并给予小学生一定的反思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疑问。认识问题是小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教学情境,给数学课堂留给空白,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数学问题深度思考和探究,为小学生发现问题创设良好的条件。它的本质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发性进行数学教材知识思考,并为小学生提出疑问提供机会,培养学生即时提问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授课教师应该跳出“提问者”的角色,明白学生才是“求知者”,把提问求知的主动权归还学生。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过程中,旨在让小学生深入理解分数这一数学概念及其运算技巧。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在小学生理解分数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的数学问题:“今天学的分数都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提出问题的瞬间,就有学生回应“分子分母中间都有一条横杠”,此时教师可以不对小学生做出回应,达到冷却课堂氛围的目的,为小学生进行数学问题深度思考创设良好条件。等候一点时间,学生就会纷纷举手讨论,让小学生回答出“分子都是1”的答案。教师可以重复小学生的答案,帮助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于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问题理解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问题化学习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强烈的参与欲望和求知热情,可以驱动学生自主进行数学教材知识网络结构体系的构建。问题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为学生进行深度数学学习提供整体方向,促进小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聚焦数学核心问题、构建问题体系、自我追问、独立解决问题、自我反思等能力的提升,促使小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课程背景的发展需求,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和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泽方.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J].才智,2019(27):103.
[2]沈岷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问题化——以分数概念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9(33):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